1月26日,以“善潤家風 惠澤華夏”為主題的中華善家傳承大會(2024)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成功舉辦。中華慈善總會第一書記、會長宮蒲光代表主辦方致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同心溫暖工程基金會理事長馬培華出席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河仁慈善基金會第一理事長、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中華慈善總會名譽副會長、東潤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孔東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劉余莉,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發表主題演講。會上還發布了《中國善家傳承服務創新案例(2023)》,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邊志偉、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傅昌波為入選機構頒發證書。
善家傳承是指將家庭幸福、基業長青的家族傳承目標與共享繁榮、民族昌盛的國家發展目標有機結合的新時代家族傳承,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特征。善家傳承大會的目的是:推動財富管理服務創新和慈善捐贈服務創新,構筑善家傳承良好生態,促進中高收入群體結合家風建設開展戰略慈善和商業向善,助力實現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海內外慈善家交流與合作,助力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
中華文化促進會孟子文化委員會主任孟曉蘇、中華同心溫暖工程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乃純、北京市慈善協會會長溫慶云、《中國慈善家》影響力慈善研究院院長王躍春、富華集團副總經理溫亮,浙江省德潤公益基金會創始人周家儒、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司徒穎、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沈清、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學術總指導高傳捷、珍惜生命基金會總干事郭子源、瑞銀社會影響力與公益慈善大中華區主管耿明、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高級項目官員郝睿禧、中央統戰部光彩事業指導中心原主任余敏安等知名慈善家、著名專家學者及財富服務機構負責人、慈善組織負責人及媒體記者等200余人參加大會。鳳凰衛視主持人田川主持大會。
中華善家傳承大會(2024)參會嘉賓合影
宮蒲光在致辭時表示,慈善事業是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家族慈善是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現代家族慈善事業,系統優化慈善制度環境,為家族慈善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充分釋放家族慈善潛力,促進實現善家傳承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馬培華以《擔當社會責任,引領財富向善》為題發表主旨講話。他指出,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大量社會財富需要妥善安頓、有序傳承。民營企業家要增強家國情懷,弘揚企業家精神,積極探索商業向善,把握發展趨勢,有序推進善家傳承。
曹德旺以《家族慈善助力高等教育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生動分享了自己從善40余年的心路歷程,詳細介紹了其捐資100億元建設福耀科技大學的初衷及最新進展,并就推動我國財團法人相關立法提出建議。
李曉林以《踐行企業家精神 提升財富社會價值》為題發表主題演講,認為企業家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要增強先富帶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響應國家大政方針,提升財富社會價值。
孔東梅發表題為《家族慈善——向善而行,傳承美好》的主題演講。孔東梅認為,慈善是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德行善舉是唯一不敗的投資。家族精神是一切傳承的根基,家族慈善則是延續家族事業和家族精神的基石。
劉余莉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塑造敦厚良善家風》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從傳統文化經典出發,分析了“富不過三代”的深刻原因,指出唯有通過身教言傳塑造和傳承良好家風,才能為基業長青、有序傳承打下良好基礎。
王振耀以《善經濟時代的家風引領》發表主題演講。王振耀表示,“家國情懷為本”是中國至善的核心,家風對于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有巨大的影響。在中國,社會價值升華脫離不了家,脫離不了我們的至善觀,脫離不了家風。中國的家風要概括起來就是“天下為公,天人合一”。
圓桌對話環節由耿明主持,王躍春、周家儒、沈清、北京慈弘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莊偉、香港一丹獎基金會秘書長馬逸靈、上海紫江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陳琳等六位嘉賓圍繞“善家傳承的實踐路徑”主題展開深入討論,分享了他們對善潤家風的深刻洞見和實踐經驗。
中華慈善總會家風傳承與慈善信托委員會副總干事范志宏發布《中國善家傳承服務創新案例(2023)》。入選案例包括特別致敬1家、財富服務機構11家、慈善組織11家。
中華慈善總會家風傳承與慈善信托委員會總干事傅昌波做主論壇總結。他認為,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慈善不僅是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社會救助的重要補充,而且是財富安頓、財富分配、財富傳承重要途徑。期待與政府主管機關、慈善家、財富管理服務機構、全國各級慈善會及相關慈善組織共同努力,建設富有活力、蓬勃發展的善家傳承服務行業,促進釋放財富潛能,助推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