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向未來
恒星首屆
道德養成與家文化論壇及
閉幕儀式
初心不與年俱老,奮斗永似少年時。為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積極推動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島恒星科技學院開展“君子向未來”恒星首屆道德養成與家文化論壇,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讓青少年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為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范業贊
范業贊教授,菏澤職業學院原副院長、政協第十五屆菏澤市常委會委員、港澳臺僑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受聘擔任中華炎 黃文化研究會文明傳承 委員會高級講師、山東省教育系統關工委講師團講師。范教授講到,人的命運不是抽象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生苦短,短短數十載,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而命運卻是可以自己創造的的。范教授從四個方面進行講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尋找到生命的閃光。在范教授講解下,我們應掌握自己的命運,做命運的主宰者,欣賞那一路上血與汗化成的燦爛錦繡。
朱熹與白鹿洞書院——李寧寧
李寧寧,中國書院學會理事,江西省書院研究會副會長,江西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曾擔任江西省2011 廬山文化傳承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九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白鹿洞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九江學院教授。
李寧寧教授帶領我們了解了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為了管理學院,約束學生的行為,短短一百來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內容,以及為學之序和修身、處事、接物的要領,體現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成為以后影響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的主要教育思想,并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和東南亞等地,可謂影響深遠。為學習與傳承儒家文化,我校建立了東佳書院。東佳書院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精神體現,是我們對教育和傳統的重視,也是我們復興傳統的印證。
中醫養生——滿培元
滿培元,瑤族醫藥藥浴療法國家非遺傳承傳承者、望眼診病診療專家、古老瑤醫傳承者、瑤醫手法治療疑難雜病專家。
中醫養生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人體生命活動變化規律,通過各種方法來調攝身心,養護生命、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在滿培元老師和張海銳老師的講解下,我們領悟到在進行中醫養生時,我們應根據每個人具體的情況具體實施,采用適宜的方法,綜合辨證施養,才能保證人體陰陽平和、氣血和調,方可健康長壽。此外,在講解期間滿老師還邀請多位老師上臺親身感受中醫養生的魅力。使我們了解到只有全面地科學地對身心進行自我保健,才能達到防病、祛病、健康長壽的目的。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劉余莉
劉余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倫理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主任,中廣聯合會文化視聽傳播委員會副會長,《人民網·理論頻道》文化教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士、碩士,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系博士后研究員,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訪問學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為堅定文化自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不可少。故此,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劉余莉教授為我們講解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劉教授的講解,我們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正是幫助學生深扎民族根、熔鑄中國魂的重要方式。同樣也讓我們了解到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讓學生變得更有擔當和更有責任感。此外,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也有著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優勢。
把好法律與道德舵盤走好健康成長人生路——張發
張發,現任海南省公民“道德與法”建設促進會會長、海南省預防犯罪研究會執行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文明傳承委員會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委員、世界至德總會第十九屆董事局常務副主席。
張發老師從法律與道德之間的內在關系告訴我們:法律和道德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基本規范,法律的背后是道德,管理好自己的念頭才能走好自己的健康人生路。在活動現場通過觀看《遲來的愛》和《媽媽我錯了》警示教育視頻,既看到了罪犯對犯錯的悔恨和對家人的愧疚,也對守規矩、堅持底線思維、敬畏和遵守法律有了更深的認識。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們懂得了道德和法治教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每個人不僅要遵守法律,更應當從內心當中杜絕犯罪的想法。在內心中,建立一個約束自己的心靈律法,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閉幕儀式
文化賦能,傳承創新。在癸卯兔年伊始,青島恒星科技學院全體師生,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于2023年1月31日至2月4日舉辦了為期五天的“君子向未來——恒星首屆道德養成與家文化論壇”,開啟了新一年的新征程。
五天論壇,學校線上線下共邀請了15位專家學者,給大家分享了16場報告。這些專家學者有國家的退休干部、中共中央黨校的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也有學校的青年教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功夫很深的技藝,將傳統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結合新時代的特征進行了有效的創新和轉化,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023年2月4日下午16:00-17:30本論壇在國際交流中心舉行畢班儀式,至此“君子向未來——恒星首屆道德養成與家文化論壇”圓滿落幕。
《禮儀之邦》手語舞
一場手語舞《禮儀之邦》揭開了畢班儀式的帷幕。“吾老人幼皆親愛,掃徑迎客蓬門開。看我泱泱禮儀大國,君子有為德遠播。”輕盈的舞姿詮釋著華夏禮儀之邦的深厚底蘊。
優秀學員代表分享
張川老師
劉曉蒙老師
曹國磊老師
單鵬老師
隨后,部分優秀學員代表進行了分享。張川老師認為,學習所得到的并不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軟實力就是后代人們的希望。劉曉蒙老師從中學習到,只有心中存善,懷感恩之心,有德行之人,才能以豁達的心胸、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從而達成和諧,將中華傳統文化運用其中。曹國磊企業家則從企業角度告訴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有什么益處。單鵬老師以義門陳的家教和陳氏十九式太極拳為例敘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導向和教化作用。“江山代有人才出,君子定能向未來。”優秀學員代表堅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命在肩!
陳氏十九式太極拳
優秀學員頒獎
《義門賦》朗誦
陳昌金董事長講話
閉幕式上,陳昌金董事長講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五天的論壇培訓,我們就是在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做努力。”董事長還講到,我們舉辦這次論壇,就是在幫助大家修身立德,這為優秀家文化的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學好了,自己的道德提升了,身心健康,人際和諧,離成功就不遠了。所以,誰學習誰受益,而且受益的不僅僅是我們學習的每個人,它會影響到學習者的整個家庭,形成優秀的家文化世世代代承傳下去。
寄語祝福
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德,德之本在孝。學校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十余年的進程中,一直將孝親尊師作為我們理論學習和實踐行動的根本遵循。培養君子品格是我們的執教方略,注重道德養成是我們的教育使命,推進家文化建設與發展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擔當。
金牌主持張王庚副校長在儀式的最后激勵所有師生:我們要不斷學習,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道德水平,努力成為謙謙君子,方能“君子向未來”。
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應用到社會的各行業、各領域,是我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著力點。“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新的一年,全體恒星師生共同學習,團結一心,不忘立德樹人初心,重溫夢想,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