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fā),轉發(fā)請注明出處。】
文章
清明祭祖?zhèn)魑幕糜温P)
2018-04-02人民日報海外版

清明祭祖?zhèn)魑幕糜温P)

2018-04-02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化”一詞由兩個字組成:“文”,即文字、文章、禮樂、曲調等;“化”的本意作“教行”解,即人因受教而在氣質上發(fā)生某些變化,能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甚至轉凡成圣。“文化”二字合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這一理解明確了文化的功能。

  在治理人心的措施之中,沒有比禮更為急迫的。古禮分為吉、兇、軍、賓、嘉五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禮(祭禮屬于吉禮)。祭禮何以如此重要?在《荀子·禮論》中講:“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祭祀是為了通過定時舉辦紀念的禮儀表達對天地萬物、先祖以及有功于國家的人物之恭敬與感恩,教導人不忘本。

  中國人供奉天、地、君、親、師,是有經典依據的。《禮記·祭義》中講:“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之以尊其君長,內則教之以孝其親。”良好的道德教育是身教重于言教。

  《禮記·祭統(tǒng)》說:“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祭其是與?”這說明,君子的教化必須從根本上教起。而能夠把孝順之心體現到極致的就是祭禮。在上位者能夠定時追念他的父母祖先,在下位者才能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孝敬。而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敬是中華文化的本。因此,祭祀不僅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始基。

  祭祖“以文化人”的教育意義最為顯著。《論語》中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民風淳厚、人心厚道是結果,重視喪祭之禮,提倡知恩報恩、飲水思源、不忘本的孝道教育。

  祭祖要依時依禮,追念祭祀。古人按照時節(jié)的變化祭祀祖先。春天時,春雨覆蓋了大地,這時祭祀祖先,好像祖先也像春天一樣重返人間;冬天時,霜雪覆蓋了大地,令人感覺寒冷,這種寒冷不僅是因為天氣的變化,而是因為心中憶念著故去的先人。所以清明和冬至的祭祖最為隆重。

  祭禮能長存孝思,培養(yǎng)人的恭敬心和不忘本的厚道情誼。人心厚道,懂得見得思義、知恩報恩,社會風俗自然就變得淳厚,而不是見利忘義、忘恩負義。

  祭祖除了具備這些禮儀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昭述祖德,以此傳承家風、家道、家文化。每到祭祀的時候,全家族的人被召集在祠堂之中,聽講祖先的德行。作為后代子孫,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謹慎,不能因為自己的言行給祖先抹黑、令祖先蒙羞。東漢太守楊震不收“四知財”的德操,教育楊家的子孫秉持了他的廉潔作風,以致楊家后代出現了“四世三公”的盛況。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反腐倡廉教育,早在家庭之中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祭祀還成為道德教育的機會場合,提起了人對祖先功德的恭敬之心、思慕之心,培養(yǎng)了對家族的責任感和承傳家族文化的使命感。

  如今,世界各地華人提倡建設“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弘揚中國精神,傳承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即古代的“百姓宗祠”。依據中國科學院袁義達、杜若甫編著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國歷史上曾出現的姓氏多達兩萬三千多個。“宗祠”所起的文化教育意義相當于今天的“紀念館”。建設“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提倡祭祀中華民族萬姓先祖,宣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的民族精神,可以凝聚十三億同胞的人心,團結世界各地的華人,使之和諧一體、萬眾一心,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說,“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是對中華傳統(tǒng)祭祖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是“百姓宗祠”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轉化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成功范例,意義深遠而重大。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m.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