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和諧與發展建言獻策
“構建和諧汕頭”政協論壇專家學者演講摘登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劉余莉: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就要求我們在和諧新農村的建設中,更加重視中華文化的作用。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凡是和諧鄉鎮的典型,都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重視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為主要內容的倫理道德教育。從安徽省湯池鎮通過建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提出用中華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示范鎮”的成功案例中,可以提煉總結出通過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新農村的普遍規律:教育者有正確的理念:秉承了《禮記》上“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理念,切實高度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在構建和諧城鎮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教”意為“上所施,下所效”,要求老師先將圣賢之教落實于生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感化當地居民,使民風淳樸。形成了完整的道德教育體系:把道德教育看成是一個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構成的完整體系。如今,一些地方領導紛紛到湯池學習經驗。特別是山東慶云縣政府支持成立了“慶云書院”,志在用中華文化構建“世界和諧示范城”;汕頭龍湖區開展中華經典文化學習活動,成立了“汕頭市明德文化中心”,把弘揚傳統倫理道德教育作為本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本報記者 陳靜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