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需借鑒傳統文化
2008-01-01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需借鑒傳統文化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劉余莉

 

       馬克思主義來自于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和德國的古典哲學,同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有一個思想來源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其實踐觀和群眾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人類一切文明進步的理論成果,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來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的國情有兩個特點:一是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國,二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離不開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換言之,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的治國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念是相傳承的。在儒家那里,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實現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2006年10月,黨的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強調,“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可以說,這一思路與儒家的治國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孟子說,“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制禮義哉?”(《孟子·梁惠王上》)。可見,儒家認為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生活條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保證。

       同時,儒家也看到,僅僅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對于實現和諧社會遠遠不夠,因為它不會自然而然地帶來道德的進步、精神的充實和社會的和諧。所以,孟子說:“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滕文公上》)。雖然經濟發展了,人們富裕了,但若缺乏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就會出現吃喝嫖賭、驕奢淫逸等不良社會現象。這恰恰是目前我國一些較發達的城市和西方發達國家正在出現的問題。因此,孔子特別強調了倫理道德教育對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這就必須首先提出一種全社會可以普遍遵守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之所以既能夠保持各民族大團結的統一局面、又能不斷融合外來民族并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就是因為中國傳統社會秉持了“不同而一”的理念,在全社會提倡了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為核心的共同道德規范,而且這些道德規范能夠為各個民族、各個宗教信仰的人們所認同,形成了社會統一的是非善惡美丑的標準,因而沒有出現如墨子所講的“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的情況,更沒有出現當代西方社會出現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現象。麥金泰爾在他著名的《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中所批判的正是西方社會的這種道德混亂狀況。我們黨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后,隨即就提出了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這也是繼承了中華文化的結果。

       正是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教訓、吸收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才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而非“法治社會”或“民主社會”的命題。因為相對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而言,和諧是一個更具有終極價值意義的目標。因而,在十七大的報告中也明確肯定: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也就意味著,所謂的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正是圍繞著和諧這個本質屬性或核心價值來進行制度安排的,這也是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特色所在。但是談到和諧,人們不免會擔心陷入不講公平正義的“一團和氣”、高壓下的和諧、喪失活力的和諧,等等,因此在十七大的報告中,再次明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來構建和諧社會。這說明,公平正義僅僅是法律、制度安排時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沒有公平正義的社會顯然不可能和諧),但并不是全部。把和諧作為核心價值觀來構建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才能有效避免西方發達國家所出現上述社會問題。正因為如此,在民主政治的建設上,我們應當充滿信心,建立一種比西方國家更好的民主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而這種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來自于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此外,把社會和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正是借鑒了中華文化的結果。胡錦濤同志在耶魯大學的演講時指出:“中華文明歷來注重社會和諧,強調團結互助。中國人早就提出了‘和為貴’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諧、人際和諧、身心和諧,向往‘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的確,“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而這種和諧包括了身心和諧、人際和諧、天人和諧及協和萬邦的內容,這也是十六大以來我們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包括 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堅持和平發展、建設和諧世界等)的思想來源。這些理論的提出之所以對內具有強大的親和力、感召力,對外具有廣泛影響力、震撼力,就在于我們尊重并發現了自己的優秀傳統,并力圖使這種優秀的文化傳統對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因而也受到了世界的尊重。因此,胡錦濤總書記在耶魯大學的講話中提出:“科學發展的理念是在總結中國現代化建設經驗,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下提出來的,也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現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在這里,實際上就肯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m.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