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
2022-05-11《 中華讀書報 》

作者:徐佳佳

微信圖片_20220521163631.jpg

《領導干部讀〈群書治要〉》(全三卷),劉余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修身思想。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主任劉余莉教授多年來致力于中國傳統倫理的研究與實踐,最近出版的《領導干部讀〈群書治要〉》一書,是一部解答干部群體作為“關鍵少數”如何實現“不想腐”的切題之作。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初年命魏徵、虞世南、褚亮、蕭德言等賢臣從浩如煙海的典籍中刪繁擇精,編纂輯錄的經典叢書。無論從輯錄內容、摘編范圍還是從編纂原則、服務對象而言,此書都堪稱一部鑒往知來的資政巨著。

魏徵等直接以治國理政為主題,精準選取了66部典籍中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關的內容,歷時五年,一部“上始五帝,下迄晉年”的帝王學教材《群書治要》于貞觀五年(631年)問世了。得此書后,唐太宗給出了“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的極高評價,特令繕寫《治要》十余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鑒。

與卷帙浩繁的中華典籍比,《群書治要》雖然秉持“博采經典、本乎治要”的原則,但仍長達50卷、多達50余萬字,這對已經接受白話文百余年的國人而言存在著一定的閱讀難度和障礙。至于領導干部,能夠在繁忙的公務之余抽取碎片化時間通讀全本《治要》的更是少數。劉余莉教授在深耕《群書治要》多年的基礎上,再次推出了由君道、為政、修身三卷本組成的《領導干部讀〈群書治要〉》,旨在以微言大義、深入淺出、陳情與說理相結合的講義形式幫助干部群體把古人“修齊治平”的智慧學懂弄通。

劉余莉教授在君道卷中引用孫中山先生對王道文化的理解,闡明了中華傳統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孫先生在題為《大亞洲主義》的演講中如是說:“東洋向來輕視霸道的文化。還有一種文化,好過霸道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本質,是仁義道德。用這種仁義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壓迫人。是要人懷德,不是要人畏威。這種要人懷德的文化,我們中國的古話就說是‘行王道’。所以亞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這證明了孔子主張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德政”理念已經浸潤了中國的政治文化、倫理生活,自然地成為中國人獨特的、日用而不知的價值取向。

既然明確了仁義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那么尊道貴德為什么能成為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 劉教授在修身卷中給出了答案。第一,強調倫理道德以防患于未然。“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禮記·禮察》)道德可以使人在內心樹立防線,對領導干部而言,道德教化是實現“不想腐”的關鍵。第二,通過道德教育培養高尚節操。“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殺人而不能使人仁。”(《群書治要·鹽鐵論》)說明只有在道德的約束下,所有惡事才能無所遁形。相較于制度規范,道德約束能夠更為全面地使干部群體實現“不想腐”。第三,通過道德教育,避免“法令滋章,盜賊多有”的悖論現象。正如《群書治要·袁子正書》所言:“不能止民惡心,而欲以刀鋸禁其外,雖日刑人于市,不能制也。”因此,中國之治的智慧是從人心根本上下功夫,提倡人存政舉,追求標本兼治,反對揚湯止沸甚至以薪救火、飲鴆止渴、愈甚無益的方式方法。因此,以五倫五常為紐帶,四維八德為內容的仁義道德,代表著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體現著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精神追求、形成了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標識。

“關鍵少數”發揮“頭雁效應”為何如此重要? 劉教授在修身卷給出了答案:“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說明落實政令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于身體力行。“人存政舉”的道理亙古未變,孔子在《論語·顏淵》中明確提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子路》篇在《顏淵》篇的基礎上又加以補充:“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為了充分證明正己化人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劉教授還列舉了《群書治要·漢書》中漢武帝與董仲舒關于治國之道的對話,不僅進一步論證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群書治要·論語》)的道理,而且延伸至官不與民爭利的層面,呼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要當干部就不要想發財”的錢權論,將深文奧義的古典箴言通過以史證經的方式闡釋得通俗易懂。這于作者而言,顯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理論功底;于讀者而言,體驗了喜聞樂見的學習感受。

劉教授秉持使主客雙方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目的與效果統一的文化弘揚模式,不失為是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探索和實現。除了回答“關鍵少數”為何發揮“頭雁效應”,劉教授還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至誠感通等宏觀層面;任人唯賢、以民為本、制禮作樂等中觀層面;進諫從諫、反省節欲、忠孝愛國等微觀層面解答了“關鍵少數”如何發揮“頭雁效應”,系統地展現了“上所施,下所效”“身教者從,言教者訟”的智慧。

(作者單位:河南省委黨校)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m.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