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麗君
領導干部是落實社會治理、引領社會風尚的“關鍵少數”。領導干部是否擁有卓越的執政本領與正己化人的能力,對于自身乃至整個社會的風氣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何抵得住誘惑?怎樣成為好干部?怎樣選出好干部?讀完劉余莉教授所著的《領導干部讀<群書治要>》一書,讓人獲益匪淺。
《群書治要》是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褚亮、蕭德言等人從浩如煙海的典籍中刪繁擇精,輯錄治國理政之精要。他們耗時五年,終成《群書治要》一書獻與太宗。唐太宗得此寶典欣喜萬分,經常手不釋卷,還將其分發給朝中大臣共同學習,此書可謂奠定了貞觀盛世基礎。《群書治要》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這樣一部五十卷的古文書籍,為讀者搭建起一座汲取古圣先賢智慧的橋梁。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如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領導干部如能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經驗及智慧,無疑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領導干部讀<群書治要>》一書著者劉余莉教授長期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她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群書治要》中的為政智慧同當今社會現實以及領導干部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對《群書治要》中的資政育人智慧進行深刻剖析。此書分為君道卷、為政卷、修身卷三冊,共八十二講,每講以《群書治要》中的一段微言大義為引子,“陳情”與“說理”相結合,把古人的修身、立德、教化、民本、知賢、得賢、任賢、納諫等博深的為政智慧融入生動的故事之中,發人深省。
本書緊跟時代步伐,以領導干部這個社會中的關鍵少數為對象,重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幫助領導干部深入認識與正確理解中國傳統資政育人智慧,幫助領導干部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價值觀,以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書中將知識性與可讀性相結合,將雋永的道理寓于生動的故事之中,直擊心靈深處。著者以平實、質樸的語言將古圣先賢的大道娓娓道來,由淺入深,沁人心脾。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如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為政者要樹立為政之德,將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