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span>
文章
《群書治要》中的觀人之法
2014-02-18領導科學

【全文3754字  閱讀需要8分鐘】


觀人之法 ,自古就屢見不鮮。不僅世俗之人好言觀人之術,古圣先王在治國教民之時亦甚為推崇?!度簳我分械挠^人方法可以概括為:“三參”“四慎”“五儀”“六驗”“七害”“八征”“九慮”。作為古人觀人的經驗總結,這些方法指明了觀人之時應該依循的原則,至今仍有參考與借鑒的價值。


        一、“三參”


       《群書治要·傅子》記載,國家的領導者要和睦眾人,安定民眾,分辨善惡,通達天下人的心志,所以聽到言論做判斷時,不可以不審慎。如果聽了言論,沒有分辨就確定是非善惡,可能致使判斷失誤,而且,易興起花言巧語的風氣。因此,“聽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聽言必審其本,觀事必校其實,觀行必考其跡”。聽人怎么說不如觀察人怎樣做事;觀察人怎樣做事,不如觀察人平時的行為。聽了一個人的言論,一定要思考他這樣說的原因,了解他的用意何在?!坝^事必校其實”,觀察一個人所做之事,一定要核查它是不是符合事實 ,是不是真實可信?!坝^行必考其跡”,觀察一個人的行為,也要分析他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把這三者綜合起來考慮,就會減少言論判定的過失,這就是“三參”。


       二、“四慎”


      “四慎”出自《群書治要·管子》:“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授國柄?!薄按蟮虏恢寥省保敢粋€人崇尚道德、標榜道德,卻沒有達到至仁之地步,就不可以輕易地把國家的權柄交付給他。因為手握生殺大權而沒有仁愛之心的人,可能會非??量獭⒈┡?,導致民心背離、怨恨。“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與尊位”。如果一個人看到有賢德的人,甚至比他更優秀的人,卻不能夠把這個位子讓出來,就不可以把高位授予他。因為不能夠讓賢,表明這個人私心很重?!叭涣P避親貴,不可使主兵”。如果一個人在施行刑罰的時候,對有親戚關系的人或權貴之人不能秉公處罰,就不可以讓他擔任軍隊的將領?!八脑徊缓帽臼?,不務地利,而輕賦斂,不可與都邑”。民以食為天。如果一個人不重視農業生產,不重視地利,而輕易地征收賦稅,就不可以讓他做地方官,去負責治理都邑。這四種考慮是安危的根本,因此被稱為“四慎”。


        三、“五儀”


       《群書治要·孔子家語》記載,哀公向孔子請教,怎么樣任用魯國的士人來治理國家??鬃诱f,人有“五儀”,即五個等級:庸人、士人、君子、賢人、圣人。能夠審慎地辨別這五個等級,就明白了治理之道。


       所謂庸人,就是心中沒有謹慎行事、善始善終的原則,口中說不出符合倫理道德的言辭;不選擇賢良之士作為自己立身求進的依托;不努力做事以求得自身生活的穩定;只見到小利而在大事上愚昧,不知道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該堅持何種主張。


       所謂士人,就是內心有自己明確的信念和堅持遵行的方略,雖不能完全明白治國之道的根本,也一定有其遵從的法則;雖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但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因此,他們的知識不一定非常廣博,但一定要審查所知道的是否正確;他們的言論雖然不多,但一定要弄清楚是否說得在理;他們的事情不一定做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做的是否正確。在自己的智能范圍內能明白事理,并能用言語表現出來; 行事時能遵循事理,就像生命和身體的運行法則不可能改變一樣。富貴時不會驕傲自滿,貧賤時也不會覺得缺少了什么。


       所謂君子,就是說話忠誠守信,心中不存私怨;自己仁義兼備,神態卻無夸耀之色;考慮問題通達明智,言辭卻不專斷;身體力行,堅持原則,自強不息,他們從容的樣子好像很容易做到,其實普通人很難達到那樣的境界。


       所謂賢人,就是德行操守不超越常規,所作所為皆合乎規矩;言論足以成為天下人的準則,政治主張足以使百姓得到教化;用他們理財,天下就沒有積壓無用的財富;讓他們施政,天下人就不會擔憂貧困。


       所謂圣人,其品德與天地相合,隨順變通,能窮究萬事萬物的起始與終結,協調眾物的自然成長,傳布其最高的政治理想,從而形成人們的觀念思想;其光明可與日月并列,其教化的流布如同有神人相助;一般民眾不知道他有何德行,看到過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附近。這樣的人就是圣人。圣者固然不可得,但是若能辨別庸人、士人,任用君子賢者,國家必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


       四、“六驗”


       《群書治要·呂氏春秋》謂觀人有“八觀六驗,六戚四隱”。“六驗”是:“喜之以驗其守”,讓一個人高興,看他有沒有操守,是否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樂之以驗其僻”,讓他沉迷于聲樂等娛樂場合,看他是否會去做邪僻的事情;“怒之以驗其節”,讓他生氣,看他的性情如何、氣度如何;“懼之以驗其特”,“特”即獨,遇到恐懼時,看他能否獨自面對,夠不夠坦蕩;“哀之以驗其仁”,告訴他一些哀痛的事,或者讓他處于哀痛的環境,看他有沒有仁愛之心;“苦之以驗其志”,讓他受苦,磨煉他,看他有沒有意志能夠堅持。


        五、“七害”


       “七害”出自《群書治要·六韜》,指的是七種有損國君的臣子。


       “一曰,無智略大謀,而以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戰,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將”。第一種臣子,沒有大的智謀策略,但因為重視獎賞,想被授予較高的官位,故恃強好戰,希望獲得僥幸之功。這樣的人君王要謹慎對待,不要讓他擔任將領。


       “二曰,有名而無用,出入異言,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第二種臣子是有名無實,出入異言,掩人之善,揚人之惡。這樣的人君王要謹慎對待,不要與他謀劃大事。


       “三曰,樸其身躬,惡其衣服,語 無為以求名,言無欲以求得,此偽人也,王者慎勿近”。第三種臣子躬行儉樸,衣服穿得很粗惡,談著無為,實際上是為了求取功名;說著無欲,實際上是為了貪圖利益,這是虛偽之人,君王要謹慎對待,不要親近這樣的人。


       “四曰,博文辨辭,高行論議,而非時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寵”。 第四種臣子博學多聞,而且很會說話,口才非常好,高談闊論,總是喜歡非議時俗流弊,這是奸人。君王要謹慎對待,不要寵信這樣的人。


       “五曰,果敢輕死,茍以貪得尊爵重祿,不圖大事,待利而動,王者慎勿使”。第五種臣子非常魯莽,輕易地就要犧牲自己的性命,只要能夠得到高官厚祿就不顧大局。這樣的人君王要謹慎對待,不要任用他。


       “六曰,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以傷農事,王者必禁之”。第六種臣子喜歡雕文刻鏤、奇技淫巧、過分華麗的裝飾,因而傷害了農業這一根本,做君王的必須禁止這樣的事。


       “七曰,為方伎咒詛,作蠱道鬼神不驗之物,不祥之言,欺詐良民,王者必禁止之”。第七種臣子通過方術咒語,借助于巫蠱邪道、鬼神等不能被驗證的東西、不吉祥的話語,來欺詐良民百姓,君王一定要制止這種行為。


       六、“八征”


       “八征”出自《群書治要·六韜》, 指的是通過八個方面來審查一個人以達到觀人的目的?!耙辉唬瑔栔匝?,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你對他要提出問題,看他回答的是不是有理有據、有邏輯性。他的言語有邏輯性,說明他思路清晰、 頭腦冷靜。接著,對他追根究底地提問,看他能不能隨機應變?!叭唬c之間諜,以觀其誠”。用間諜來考驗他,看他是不是忠誠?!八脑?,明白顯問,以觀其德”。這件事你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來龍去脈你都很清楚,但你還故意問一問對方,看他對你是不是有隱瞞,看他的德行操守如何?!?五曰 ,使之以財,以觀其廉”。讓他有得財或支配錢財的機會,看他有沒有貪心,夠不夠廉潔?!傲?,試之以色,以觀其貞”。用美色去試驗他,看他有沒有貞節,品行 如何?!捌咴唬嬷噪y,觀其勇”。 告訴他這件事有困難,看他有沒有勇氣去承擔?!鞍嗽?,醉之以酒,以觀其態”。讓他喝醉酒,看他酒后是不是失態,是不是失言。這八個方面的考察,若他都能夠應對,那么這樣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


       七、“九慮”


      “九慮”出自《群書治要·政要論》。


       “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慮之以詐乎?”臣子有的是在小事上忠誠,為的是實現在大事上的不忠誠;有的是在小事上誠信,為的是實現在大事上的不誠信。怎能不考慮這是欺詐呢?


       “臣有貌厲而內荏,色取仁而行違,可不慮之以虛乎?”臣子有的外表剛強,但內心其實很軟弱;有的外表上看起來很仁愛,但實際行為恰恰相反,怎能不考慮這是虛偽呢?


       “臣有害同儕以專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慮之以嫉乎?”有的臣子傷害同僚來獨攬大權,閉塞下情來蒙蔽君上,怎能不考慮這是嫉妒呢?


       “臣有進邪說以亂是,因似然以傷賢,可不慮之以奸乎?”還有臣子進獻邪說來混淆視聽,以似是而非的道理來傷害賢德之人,怎能不考慮這是奸猾呢?


       “臣有因賞以恩,因罰以佐威,可不慮之以奸乎?”臣子也有靠行賞來推展自己的私恩,靠實施刑罰來樹立自己的威信的,怎能不考慮這是營私呢?


       “臣有外顯相薦,內陰相謀,事托公而實挾私,可不慮之以欺乎?”有的臣子在外表上表現的是互相推薦,其實私下鉤心斗角,假借為公辦事之名,實際上挾持私心,怎能不考慮這是欺詐呢?


       “臣有事左右以求進,托重臣以自結,可不慮之以偽乎?”臣子通過討好君主身邊人來求取晉身之階,主動攀附權貴來尋求重用,怎能不考慮這是欺偽呢?


       “臣有和同以取諧 ,茍合以求薦,可不慮之以禍乎?”有的臣子假裝和他人意見相近以求表面的和諧,茍且附和他人以謀求得到舉薦,這樣的人怎能不考慮是禍害呢?


       “臣有悅君意以求親,悅主言以取容,可不慮之以佞乎?”臣子有投合君主的喜好,來求得親附,投合君主的言語,讓他能夠茍且容身,怎能不考慮他們是巧言諂媚呢?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m.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