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fā),轉發(fā)請注明出處?!?/span>
文章
《群書治要》兩年研修班第三學期 第8周聽課感悟分享
2022-06-03安徽國禎書院

課程:《群書治要·孝經》第15講

1. 陶銳學長:

“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防患于未然是上策,如同“上醫(yī)治未病”。治理國家也是同樣,施行倫理道德教化就是上策、上醫(yī),從而達到“刑,期于無刑”。對我們恩德最大的是教我們防患于未然之人,而父母老師正是竭盡全力防止我們的人生不走彎路遠離災難的人,所以也是恩德最大之人!

晏子輔佐齊景公,其忠心與智慧有太多地方值得我們細細體會與學習了。這對君臣,真正是同心同德,君臣一體,確實是“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

“愛之深,則責之切”,身邊還有能指出我們缺點不足的人實在是太可貴也太幸運了,這樣的人大概除了父母,就是老師了,能有諍友就非常難得了。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更要透過父母老師的責備,體會到他們的存心,體會到其對我們的殷殷期盼。當我們真的讀懂了他們的心,就會有無窮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問題,并有無窮動力去勇于改過!

 

2. 師資班信組高志新學長:

感恩劉教授!感恩陶學長!君臣一體,同心同德,盡心盡力,相互尊重相互協(xié)調!防為上策,救為中策,戒為下策,一切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漸!正如上醫(yī)治未病不治已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尊師重道,禮義廉恥,道德教化!當然教人先教自己,正己化人!愛之深,責之切!愿你我如晏子,事能遇景公,以道相交,同心同德!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老師學長!

 

3. 修身班敬組徐文靚學長:

劉教授慈悲大愛,胸懷家國天下,心系蒼生,含淚為我們講述了晏子忠君事主的故事。晏子這樣的忠臣實在難得。所以我們要珍惜身邊敢于指出我們缺點的人,有這樣的良師益友在身邊是我們的榮幸!感恩老師慈悲教導,感恩學長辛苦付出!

 

4. 師資班謙組李幽錚學長:

感恩劉教授講述國家治理“防為上策,救為中策,戒為下策?!彼晕覀兊淖嫦仁侵腔鄣模航▏瘢虒W為先!以前覺得西方的法律條款很多是制度完善的象征,現在知道了那只是中或下策而已。還有老師講述的齊景公與晏子君臣之間的故事,給君主好的建議,而不是陪他去死或送他出逃才是真正的“忠”也對末學理解何為正確的“忠”很有啟發(fā)、點化作用。

 

5. 師資班信組榮鳳玲學長:

感恩劉教授!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通過對這句話學習,學生對[忠][順][救]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北M忠有三種策略:第一是預防,第二是補救,第三是告誡。什么是防?“先其未然謂之防也?!笔裁词蔷??“發(fā)而進諫,謂之救也?!笔裁词墙??“行而責之,謂之戒也?!薄胺罏樯?,救次之,戒為下”。防是上策,救是中策,戒是下策。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只有倫理道德的教育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定。晏子對齊景公的每一次勸諫無不體現著臣子的忠誠。在生活中真正勸諫我們的人除了父母能遇見的真的甚少,正所謂“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道相交者,天長而地久”。生活中首先自己要做一個有[忠]心的人。

 

6. 精進班和組甘向陽學長:

感恩劉教授!君臣一體,同心同德,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忠有三術中:防為上策,救為中策,戒為下策,上醫(yī)治未病不治已?。?/p>

愛之深,責之切!

愿我多一些像晏子一樣的朋友,以道相交,同心同德!

對父母和上級領導,孝當竭力,前提是知上、盡忠,知上下治能相親也。

感恩劉教授!

 

7. 精進班和組王麗學長:

忠臣看到君主有過失,不忍心他犯這個過失,一定會極力進諫,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勸諫君主,這樣的人才被稱為忠臣。因為他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想著不是自己的位子提升,而是想著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整個人民的福祉。忠臣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上下治,故能相親也”。使上下得治,上上下下都治理得很好,而且彼此能夠相親相愛。上下得治已經很不容易了,而彼此又能夠相親相愛就更加不易。這恰恰是“中國式管理”的一大特點。

中國人把君臣之間的關系看成是一體的關系,所謂“一體”,就像一個身體一樣,領導者是“頭腦”,而被領導者像“四肢”。君臣一體,互相感恩,互相協(xié)作,才能夠把國家治理好,而且彼此相親相愛。

古代君主對于他們的臣下可以說是極盡禮義;臣下不敢不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報效君主。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做君主的一定要懂得以禮來對待臣子,不能把臣子當成是替自己打雜的人,什么事情都交代臣子去代辦。就像現在的企業(yè)一樣,有總經理、有副總經理,他們都是企業(yè)的高管。總經理不能夠隨意地把副總經理當成是打雜之人,隨意支使,讓他們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否則,就很難留住人才。

看到不賢德的人就罷免,不避開君主所寵愛的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存私心,規(guī)勸君主直言不諱。古人君臣之間的相交,是一種道義相交,是君臣一體、相互感恩、相互團結、相互付出的關系。所以上下得治,并且彼此相親相愛、同心同德。

 

8. 師資班謙組小荷學長:

在《群書治要?申鑒》中記載,“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北M忠的三種策略就是:第一是預防,第二是補救,第三是告誡。

中國人智慧——“上醫(yī)治未病”,就是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漸。中國人懂得把問題處理于萌芽階段。古人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岸Y者禁于將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通過倫理道德的教育可以把人教好,使人根本就不會去犯罪,這比等人犯罪之后,再通過法律的制裁給以嚴懲要有效得多。

中國人把君臣之間的關系看成是“一體”的關系,就像一個身體一樣,領導者是“頭腦”,而被領導者像“四肢”。君臣一體,互相感恩,互相協(xié)作,才能夠把國家治理好,而且彼此相親相愛。中國式管理最大的特點就是“君仁臣忠”。《孟子》中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弊x書人都講求道義,如果遇到了一位能夠尊敬他的領導者,他就是肝腦涂地,也愿意報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而回報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助君主提升,所以才會經常直言不諱。正如《易經》中說:“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贝笸醯某甲又液窭蠈?、犯顏直諫,不是為了自身的安危,而是想匡正君主的過失。

古人君臣之間的相交,也是一種道義相交,是君臣一體、相互感恩、相互團結、相互付出的關系。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上下得治,并且彼此相親相愛、同心同德。

感恩老師的開示。感恩學長們的共勉。

 

9. 師資班謙組周慧心學長:

君子侍奉君主,盡心曰忠,盡心竭力的完成任務,甚至可以做到忠則盡命,古人賢君忠臣之間相處是以道義相交,君臣一體,互相感恩,互相團結,互相付出的關系。也反應出古人的道德情操非常的高尚,是現在人望塵莫及的,反而利益熏心,丟掉了老祖宗留下的傳統(tǒng)美德,人與人之間鮮少有真摯的感情了。感恩古圣先賢和劉教授悉心的教導,導正我的心態(tài)想法,與人相處要以恩義道義相交,才能相親相愛,同心同德。

 

10. 修身班孝組范愛紅學長:

《群書治要?桓子新論》中記載了淳于髡來到鄰居家,看到鄰居家灶臺上的煙囪建得很直,而柴火就堆在灶臺旁邊。于是,他就建議、提醒鄰居把煙囪做彎曲的故事,“反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為上客?!备嬖V我們,人如果沒有智慧,就不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也分不清哪一個輕哪一個重,不知道到底應該更感恩誰,還會舍近求遠,舍本逐末。想想學生自己一直貪得無厭,不能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實在悲哀!感恩老師慈悲教導,感恩學長辛苦付出,善友相依,此生足矣!

 

11. 精進班和組馮繼紅學長:

感恩劉教授慈悲開示!學習《群書治要·孝經》第十五集感悟:

做為臣子對于盡忠要有正確而全面的理解:不是君主遇到危難,臣子與君主有難同當、同甘共苦,這才叫盡忠,而是要懂得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漸。懂得把問題處理于萌芽階段,這種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得懂的。古人說,“禮者禁于將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通過倫理道德的教育可以把人教好,使人根本就不會去犯罪,這比等人犯罪之后,再通過法律的制裁給以嚴懲要有效得多。要讓人明了倫理、道德的道理,人人都接受圣賢教育,人人都有羞恥心。都不愿意、不敢去犯錯,社會才能真正和諧。

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就看我們有沒有去教、會不會教。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人尊敬的職業(yè)、最有意義的職業(yè)之一就是老師。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解惑,讓人們明白倫理道德的道理,在靈性、道德上都有所提升。當然,教人首先要正己,教人首先要教己,正己才能化人。言教的力量是有限的,言傳身教才能夠真正地改變人。

唯有以道義相交,才能經得起考驗,天長地久。在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人,是以功利與人相處,人與人之間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系,而很少有恩義、情義、道義可言。結果是“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比藗兪且岳嫦嗷ソ煌?,利益沒有了,交情也就疏遠了;彼此是以權勢相交往,勢力傾覆了,交情也就斷絕了。

應效仿古人以道義相交,彼此之間是相互感恩、相互團結、相互付出的關系,彼此相親相愛、同心同德。

感恩諸位老師的辛苦付出和各位學長們的精彩分享!

 

12. 師資班謙組王蓮梅學長:

感恩尊敬的劉教授授課。老師說,“教育的功德是無量的?!崩蠋熯€講到,最值得人尊敬的職業(yè)、最有意義的職業(yè)之一是老師。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解惑,人們明白倫理道德的道理,那么在道德上就有所提升。老師也講到,教人首要正己?!墩f文解字》解釋“教”為“上所施,下所效”。這確實都是非常重要的。守住“本”的確是根本。感恩老師。

 

13. 修身班孝組梁紅學長:

聽了這一集,最讓末學感動的是齊桓公對臣下晏子的一片真心。聽說晏子過世了,桓公非常哀痛失去一位能輔佐他的賢臣,劉教授講述的這則故事,太感人了,末學在感動流淚之余,更為敬佩古代君臣之間的深厚情誼。有齊桓公這樣的惜才愛才的明君,才有賢德君子死心塌地輔佐他成就大業(yè)。五倫關系中君臣有義這一條,在本集中彰顯無疑。

 

14. 師資班信組郭艷華學長:

感恩老師教誨!感恩學長!教育的功德是無量的,學習了傳統(tǒng)文化,學習圣賢,自己的人生得以改變。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人尊敬的職業(yè)、最有意義的職業(yè)之一就是老師。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解惑,讓人們明白倫理道德的道理,在靈性、道德上都有所提升。同時能夠君臣一體、相互感恩、相互團結、相互付出的關系,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上下得治,并且彼此相親相愛、同心同德。學習圣賢教誨!時刻鞭策著自己,正己化人。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15.師資班信組李秋瑾學長: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學長,大家好,學生今天分享《群書之要_孝經》第15集,心得體會,老師在課程里面講到,人如果沒有智慧就不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也分不清哪一個輕哪一個重,不知道應該更感恩,誰還會舍近求遠,本末倒置。老師講到上醫(yī)治未病,不治已病,自己在生活當中,如果不學習圣賢教誨,很多事情都會做錯,而且很多事情做錯了不要緊,就怕沒有改過的機會,比如行孝,如果不學習圣賢教誨,學生真的不知道怎么什么叫孝,怎么去盡孝道?什么叫孝得圓滿,可能等父母真正去世了以后,明白以后也后悔晚矣。

孔老夫子培養(yǎng)的徒弟有3000多人,每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尊敬長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社會大眾的表率,這個就是靠教育成就的,就看我們有沒有去教,會不會教,交人首先要正己,孔老夫子所講的每一句話,他自己首先都做到了,落實了,令弟子們十分佩服,愿意跟著他學習,所以正已才能化人,言教的力量是有限的,言傳身教才能夠真正的改變人,就像晏子看到君主有過失,不忍心他犯這個過失,一定會極力進諫,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勸諫君主。齊景公對晏子非常禮敬,對他說的話幾乎都是言聽計從,所以晏子過世之后,文景公走到門外,背靠著照壁而立。所以人跟人之交是一種道義的相交。人應該懂得有恩義,有情義,有道義,唯有道義相交,才能經得起考驗,天長地久,上下得知彼此相親相愛,同心同德,。感恩各位老師,感恩各位學長。

 

課程:《群書治要·論語治要》第1講

1. 師資班信組榮鳳玲學長:

感恩劉教授!

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必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哪里來呢?從讀原著出發(fā),讀了原著就會發(fā)現儒家文化,與其說是一種愚民的、統(tǒng)治者愚弄被統(tǒng)治者的武器,不如說它是一種治理的方法、治理的理論、治理的智慧。

在現代社會,傳統(tǒng)文化已經有好幾代人沒有講了,我們對儒家文化、孔老夫子的誤解有很多很多,劉教授舉了四種最常見的誤解,目的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有一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就對《論語》、對孔老夫子、對儒家文化喪失了信心。

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能夠真正解決21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的孔孟學說?!睙o獨有偶,在1988年有一批諾貝爾獎者他們也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呼吁:“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夫子的智慧?!边@些人或者是歷史哲學家,或者是科學家,他們都有科學的精神,他們提出一個論斷,絕不是偶然的。說明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現在社會之所以出現倫理關系的紊亂,就是因為講“儒”的人沒有受到重視。在文革之后,批林批孔批周公,儒家被打倒了,不僅儒家被打倒了,還出現了兒女可以去批斗父母,學生可以去揪斗老師,夫妻被分成不同的派別,這樣的現象,把這個人倫關系徹底給顛覆了。它的遺毒一直流傳到現在。即使是和我們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夠完全信任。

如果儒家沒有了,沒有人講這些宇宙自然的規(guī)律、人倫關系的道理,這個社會和人生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任重道遠,感恩劉教授等這些仁人志士的引領,感恩發(fā)心的學長們一路陪伴!

 

2. 師資班信組袁媛學長:

這一講老師主要講授了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當今學習《論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是關于《論語》經題、版本、注解等的基礎知識。

學習《論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總的來說有以下三方面:

① 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必須回歸經典、學習經典。

② 《論語》講的是“道”,即恒常不變的規(guī)律,對修齊治平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③ 糾正對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普遍誤解,根本原因是我們不讀經典,于是人云亦云、斷章取義。

關于《論語》經題的名字,“論”有五個含義,即“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本唧w如下:

綸者,經綸世務,可以幫助治理國家。

圓轉無窮,故曰輪也。這個真理在古代適用,在今天也適用,在中國適用,在外國也同樣適用,可以廣泛地流通,廣泛地流布。

蘊含萬理,故曰理也。所講的道理,很深、很廣泛的,既包括宇宙自然的規(guī)律,也包括社會人文關系的道理。

篇章有序,故曰次也?!墩撜Z》一共20篇492章,每一篇都是獨立的,但是它的思想卻是連貫的、一脈相承;《論語》中的每一句話,也都是很有邏輯性的,也是很連貫的。

群賢集定,故曰撰也。“群賢”就是指孔老夫子的弟子,他們共同編纂,最后編輯成書,所以稱為“撰”,就是撰寫的“撰”。

“答述曰語”,“語”著重在答,也就是孔老夫子回答別人的提問,這本書所記載的,都是孔老夫子應答他的弟子以及當時的一些人的話,所以稱為“語”。

我們現在所讀的《論語》是鄭康成最后編訂而成,一共20篇,每一篇都是以這一篇首句的兩個字或者三個字為標題,所以它這個題目,本身沒有特別的意義。

關于注解,有很多版本。我們學習《論語》,重要的是“悟入”,而不要死在注解之上。

感恩老師的講授,感恩古圣先賢,感恩經典。學生將以至誠恭敬和感恩之心來繼續(xù)下面的學習。

 

3. 陶銳學長:

說到中華經典,無論大人小孩都會想到《論語》,這部經典還是被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里面的經典語句也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那么耳熟能詳,那么親切。只是真正系統(tǒng)學習過《論語》的卻很少,今天我們終于有機會跟隨劉老師一起系統(tǒng)學習《群書治要》中的《論語治要》,雖不是全篇學習,但也是抓住了精華。

劉老師開篇就給我們指出現代人對傳統(tǒng)文化有太多的誤解和誤會,需要我們學人回到經典之中,讀原典品原味,在此基礎上樹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孔老夫子正名,為傳統(tǒng)文化正名!

“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眴螁我粋€“論”字,原來有這么多這么深的含義,“經綸世務”、“輪轉無窮”、“蘊含萬理”、“篇章有序”、“群賢集定”。

《論語》的注解非常多,好在有劉老師幫我們匯總提煉并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們這些沒有文字功底的學人都可以領略到歷代學者的學習心得。

老師最后提醒我們的尤為重要:悟入!我們要通過注解包括劉老師的講解,自己去悟入。學習經典的目的是開悟,也就是開智慧,把握這個大原則,就不會習慣性的變成知識性學習了。

 

4. 師資班謙組王蓮梅學長:

感恩劉教授授課。老師講到,中國人做學問,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保叭?、義、禮、智、信”。如果我們不學《論語》,我們就掌握不了普遍的“道”。今天的社會,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必須回到經典中,回到經典中。

 

5. 師資班謙組夏小荷學長:

感謝劉教授為我們介紹了《論語》的編纂和注解。澄清了某些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種種誤解(如“愚民政策、不講創(chuàng)新、官本位、形式主義”等),撥云見日,引導人們深入經典,汲取《論語》的博大精深的智慧。“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讓我們更加深入經藏,獲得智慧。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論語》主要講的是孔夫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的思想,集中體現了他的政治、倫理和教育的理念。《論語》像《易經》《道德經》一樣,它講的是恒常不變的人生的大“道”。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愛忠恕”?!兑捉洝返娜齻€含義:簡易(大道至簡)、變易(變化、與時俱進)、不易(不變的規(guī)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

西方的核心價值觀是“自我中心”,為了使自我的利益最大化,他們會不擇手段地競爭、斗爭、戰(zhàn)爭,這是一條把人類引向窮途末路的路。所以,有許多西方的哲學家像湯恩比教授等,逐漸認識到“要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

《論語》的核心就是仁愛。仁愛之心的根本,那就是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悌之心。我們把對父母的孝、對兄弟的友悌之心向上提升,就會關愛來到我們身邊的一切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互愛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互助,那就是《孟子》上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倍@個互愛互助之心再向上提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那就是大同社會,和諧社會。

 

6. 精進班和組王麗學長:

中國文化的本質是“以文化人”,“文”,是文章、文字、禮樂、曲調等等,通過這些方式起到變化人的氣質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創(chuàng)作音樂、教導人禮儀,都是要起到培養(yǎng)起一個人平和的性情,然后培養(yǎng)起一個人的恭敬之心、仁愛之心等等,這才是起到了變化氣質的作用。中國鞠躬禮,躬鞠下去,你從內心表達出對對方的恭敬,折服了自己的傲慢之心。這個對人性情的培養(yǎng)、人格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地有幫助的,所以我們說這個形式很必要。當然中國人更加重視的是本質,就是這個禮它所包含的對人的尊敬、還有仁愛、還有同情之心?!墩撜Z》主要講孔夫子的思想,集中體現了他的政治、倫理和教育的理念《論語》經過了幾千年的歷史驗證,大浪淘沙的結果,沒有與時代不相符合的,圣人是對天道有體悟的人,古人也稱為得道之人,既然是得道之人,他所體會出來的這些道理,是經得起歷史的驗證的,所有是恒常不變的。

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已經用核心價值觀在引導人們了,“五?!?,“仁、義、禮、智、信”,因為它概況得很簡單,每一個價值觀只有一個字,所以它易記、易懂、易行,很容易在社會上去推行,所以千百年成為人們共同遵守的價值觀。

《論語》的核心就是仁愛。這個仁愛之心,必須要有一個根,才能長養(yǎng)出來,而中國人的偉大之處,就是找到了仁愛之心的根本,那就是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悌之心。我們把對父母的孝、對兄弟的友悌之心向上提升,就會關愛來到我們身邊的一切人,這就是《論語》上所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我們不僅要對別人有關愛的情感,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還要做出實際的行為給予幫助。所以互愛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互助,《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倍@個互愛互助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古人所說的大同社會,現在所說的和諧社會。“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人不僅是把自己的父母當成父母,也用對父母的心關愛像父母那么大年紀的長輩,不僅僅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孩子,也要像關愛兒女的心去關愛像兒女那么大年紀的孩子;使老年人都能夠得到好的贍養(yǎng),養(yǎng)老送終;使壯年人都能為社會所用;使年幼的人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使老弱病殘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夠得到贍養(yǎng)、關愛和幫助,這才是和諧社會,這才是大同世界。

孔孟儒學的核心是仁愛忠恕,仁愛精神才能解決問題、化解沖突。中國人說“化敵為友”,靠真誠心的感化。就像舜王,他的后母、弟弟三番五次地要置他于死地,他并沒有懷恨在心,他是想著自己沒有盡到人子之道、沒有讓父母滿意,念念是反求諸己、反省自己的不足,最后他的真誠心感化了他的后母和弟弟。矛盾之所以不能夠化解,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我們的德行修養(yǎng)得不夠深厚,所以人家還沒有被感動、被感化?;饷苁且谢V袊f“仁者無敵”,并不是說,有仁愛心的人就沒有人誹謗他、和他對立,但是有仁愛心的人,他從內心不和任何人起對立,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去幫助他,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化敵為友。

 

7. 師資班信組郭艷華學長:

感恩老師!學生能夠遇見圣賢經典,真的是太幸運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古圣先賢太智慧了,半部論語治天下,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古圣先賢經典來,回到經典之中才能夠得到圣賢原汁原味的思想?!墩撜Z》所講的是“道”,“道”就是恒常不變的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guī)律,文化的本質是“以文化人”,培養(yǎng)一個人的恭敬之心,仁愛之心等等。

感恩老師!學生受益匪淺!

 

8. 師資班信組高志新學長:

感恩老師講解!古人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為什么呢?因為它不僅僅可以打天下,也可以治天下!《論語》是古圣先賢智慧的結晶,是恒常不變的道,是經得起歷史考驗,值得我們后人一直學習的寶貴財富。主要講政治倫理和教育的理念!孔老夫子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用仁義禮智信,講治理天下!爵非德不授,祿非功不與……注重禮,去傲慢之心,以文化人,待人恭敬,仁愛之心!仁者無敵!和諧社會,大同社會!

《論語》通曉宇宙真理,蘊含萬理,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很多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共同呼吁說:‘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所以我們每一位家人都應該好好學習《論語》這部經典!感恩老師感恩各位學長!

 

9. 師資班信組李秋瑾學長: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學長,大家好,學生今天繼續(xù)分《群書治要_論語治要》第一集心得分享,我們讀了《論語》之后才發(fā)現,這個儒家文化他有治理的方法,治理的理論,治理的智慧,圣人他站在二十層樓,我們站在兩層樓,古人對天道有體悟,可以成為是得道之人,它所體會出來,這些道理是經得起歷史的驗證的,所以是恒常不變的,我們如果不負責任的去學習那些經不起歷史考驗的理論,那就是拿著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中國人講大道至簡,中國古圣先賢做學問的方法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他的存心是為了利益在場的每一個聽眾,西方人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用來炫耀自己學識很豐厚,所以孔老夫子提醒我們不要在形式上做文章,要重視實質,就像鞠躬禮這個禮鞠下去。是表達對對方的恭敬,去掉自己的傲慢之心,這個是對人性情的培養(yǎng),人格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幫助的。文化的本質是以文化人,宋朝的宰相趙普用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自己做事也要以經典作為,生活的指南針,每一句話,一言一行都不要離開經典的范圍,每天用古圣先賢的智慧運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人生才能真正獲得幸福,幸福的人是一個明白的人,明白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事?怎么去生活。感恩各位老師,感恩各位家人。

 

10. 師資班謙組李幽錚學長:

感恩老師講解!老師能夠體察民心,總結出四個當今導致傳統(tǒng)文化被誤解的原因,很值得我們這些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人警惕,因為我們每一位都在給沒學的人表法。其次老師能夠坦陳“文革”的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說明我們的黨和政府是自信、能夠反思歷史的好黨好政府。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m.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