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群書治要》兩年研修班第一學期第2周聽課感悟分享
2021-08-19安徽國禎書院

課程:《真正的風水在哪里》

1.夏小荷學長

真正的風水不在外面,而在心里。“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人定勝天”——人的修為真正有了很好的定力,與天地自然的大智慧相通,就可順應自然規律行事,取得很好的結果。方法是“定于一”。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像《大學》中所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最好的福田有三個“恩田、敬田、悲田”,所以,要想吉祥如意,好命好運,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易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仁者壽,智者樂。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只要修身養性,積德行善,做利國利民的事,自然就是最好的風水,會有最好的命運。

 

2.張靈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哪里心得分享。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心為身之主宰,人的起心動念就會主導人的意識言行,就會影響事情的結果,因此要心存善念,心存恭敬,謹言慎行。感恩老師教誨。

 

3.王蓮梅學長

損人不利己。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自覺覺他。學習,不為給別人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說,如果人,不是為提升自己的修養,是不能持久發展的。“人定勝天”,“定”是《大學》開篇中所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學,然后知不足。聽課,時時警醒自己。《孟子》中說,“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想起《論語》中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學習圣賢經典,用古人的教訓養育、教育孩子。根基深重,方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群書治要》的學習,經典的教育,圣賢之言,家庭教育必備。家風家道家教,必學習之。感恩劉教授。感恩---倫理道德的教育,是根的教育。矯正,自我矯正。修身,修己。唯有精進學習,扎好根基。

 

4.魏東紅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哪里》聽課分享:福田心耕,真正的風水要播種恩田、敬田、悲田。恩田最重要是要報父母恩,孝養父母是最大的福田。敬田是禮記中說的毋不敬,我們現代人最易犯的習氣就是傲慢,一點外在資本都會心生傲慢,折盡了自己的福氣,所以培養自卑尊人的本性再擴展到天地萬物,就是毋不敬。悲田就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對一切生靈面臨的痛苦都能感同身受。從這三處好好耕耘一定會有很好的風水。

 

5.杜秀蘭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哪里?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6.馮繼紅學長

今天聆聽劉教授的課程,理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古之學者為人,今之學者為己”、“人定勝天”的正確內涵,古圣先賢告訴我們: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真正的風水在于人的內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一個真正有德行的人,即使當時風水不是很好,他去居住一段時間,這個地方風水也變會好,“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德行,要經營好自已的“恩田”、“敬田”和“悲田”。在生活中:1.要知恩報恩,飲水思源,必須做到孝敬父母;2.要對每個人都很恭敬,為人處世能看到對方的需要,認真學習并踐行好《弟子規》;3.要有側隱之心即同情心,同情心是我們本性之中,本有的天性,既要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又要做出具體的行動給予救助。

我們耕好自己的三塊心田,就能培養出仁愛之心,而仁愛之心使我們生活得坦坦蕩蕩,無憂無慮,能“仁者壽”!

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愿一個善愿溫暖整個世界!

 

7.李桂華學長

風水源頭,在于孝親祭祖,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事業興旺、家庭興旺、多遇貴人,萬事則興。

最重要的風水要從自己改變,自己改變了,心改變了,由風水引起的各種問題,如不順利和疾病也就自然消失了。

風水是福人居福地,你要是個福人,你住的地方就一定是福地。如果你住的地方不是福地,你也能住成福地。感恩各位學長

 

8.榮鳳玲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哪里?在心,在存心。心中有愛,有慈,有敬,善念相隨,每一天都在做加法或者做乘法,福田也會越來越豐。

 

9.王英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于人心。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行,要種好三塊田:恩田、敬田、悲田。所謂“福田心耕”,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心”上下功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1.王雅昭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親愛的諸位老師、學友,大家好!

非常感恩劉教授的精彩講授!附圖是后學剛剛聽課邊聽邊記的筆記,這節課學生的體會首先就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風水雖有一定作用,但真正的風水需要每個人自己從心而覓。人人都想吉祥順意,那這五種不祥,就要用心體會,然后避免不祥。
其次福田心耕:恩田、敬田、悲田,從心上耕種。恩田:知恩報恩、飲水思源首先一定是從孝順父母開始,要用恩義、情義、道義的做人處事原則,而不是利害之心。敬田:與人恭而有禮、敬而無失。要把自己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慢慢弱化,認真學習并且力行《弟子規》,在落實禮儀的過程中培養、深厚自己的恭敬心。悲田:不僅要有同情心、惻隱心,更要幫助別人從痛苦中脫離出來,救拔出來,要有實際行動給予切實的幫助。
第三:真正的風水在自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都是從善心所培植出來的。善護念,讓自己的心常懷感恩,常存善念,從別人的真實需求出發,給予別人真誠的幫助,讓自己善心的種子慢慢發芽、成長為一顆仁慈的愛心碩果。風水無外求,自心本具足,若要常順意,唯勤耕心地。

12.辛淑娟學長

一、五種不祥之事1、幫助別人才是幫助自己,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才能達到止于至善。(損人并不能夠利己,幫助別人才是幫助自己。)——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2、放棄老人不去贍養,不去照顧,不去孝順,把所有的關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結果這個孩子自我為中心很嚴重,這個家就沒有后繼的人才了,就破敗了——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3、把賢德的人都放任了,疏遠了不去任用,結果國家就不吉祥了——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4、有經驗的人不去教導了,因為年輕人都傲慢了,瞧不起年老人,認為他們那套過時了就不愿意虛心向老人請教了,這是社會風氣的不吉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5、有學問的人,有道德的人都隱居起來了——圣人伏暱,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也二:真正的風水在哪里?“福人居善地,善地福人居。”無論是哪塊地,只要是有福德的人居住下來,這塊地就是風水寶地了。古人強調“一切福田不離方寸”1、一個人知恩圖報,飲水思源。他就是給自己培福。特別強調孝敬父母,因為父母對我們恩德是最重的。(恩田)2,看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就看這人有沒有恭敬心。(敬田)3,惻隱之心同情心。(悲田)心田靠心耕,聆聽教誨,努力耕好自己的心田,做有福之人。

 

13.李平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哪里?現在很多領導干部喜歡找人看風水,現實生活中很多例子,比如自家的房子,紅白事情選日子,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真正的風水卻不是在這里。今天聽課更加深入理解到,真正的風水在自己的心里,在于孝親尊師,祭祀先祖。心中有善,善念相隨,自利利他!通過學習圣賢經典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修養!感恩各位學長的陪伴!

 

14.李幽錚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我們自身,在我們的一言一行,在我們的起心動念。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5.白羽學長

今天的課程就是給自己全身心的‘導正’!沒學習傳統文化之前,自己對古圣先賢老祖宗們的教導都是偏知偏見,封建思想、文化糟粕、都過時了,把中國屈辱的近代史的罪責都怪到老祖宗頭上。在學習了傳統文化之后,才知道自己真是黑白顛倒錯得離譜,慚愧至極,愧對老祖宗們對子孫后代那諄諄教誨,跨越時空的守護和庇佑。老師上課所講授的現代人們對圣賢經典的錯誤理解,說得都是自己啊,沒有一個是理解對的,完全是著文字相,根本沒有體會理解文字背后的意里。以后一定好好地深入經典,讓自己時時行在正路上。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萬法唯心,守護好自己的真心,我們自己的風水寶地!時刻提醒自己,真正的修正自己,不可外求,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自覺覺他,自利利人。

 

16.韓欣存學長

最深的的2個字“福田”,如何種好“福田”?“福田”包含了恩田,敬田,悲田。恩田顧名思義就是心存感恩之心,敬田就是對父母,長輩,天下的朋友尊敬友愛。悲田就是對世間萬物心存慈悲之心。最后都落在一顆心上,重在對世界萬物為一體的心,重在存心,存這樣的無私的心學習感恩身邊的人,孝敬父母。時時刻刻在心里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存心要正!學生才疏學淺,有不對之處敬請學長批評指正!感恩老師,學長們!

 

17.李曉寧學長

福田心耕,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一切福田皆我們的內心。福田根植于恩田,敬田,悲田。我們要有一顆感恩心,愛是一個同心圓,只有我們相互感恩,那我們帶給別人都是溫暖,都是感動。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在于一個人有沒有孝心,百善孝為先,孝順的人都會事事順心。同時我們也要有一顆同情心,同理心。對于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恩田,敬田,悲田的教育在我們弟子規里都有體現。學好弟子規,踐行弟子規,做好中國人。感恩老師,感恩各位學長。

 

18.王海峰學長

感恩劉教授,真正的風水在人心,福田心耕,愿我們耕好恩田,做到孝悌忠信;耕好敬田,守好禮義廉恥;耕好悲田,堅守“凡是人,皆須愛”處人道理。從而經營好人生中的每一天,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

 

19.郭艷華學長

聽了劉教授的課受益匪淺。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把人的福用大地來比喻,反饋最豐厚的田地有三種,恩田、敬田、悲田,一個人知恩圖報,飲水思源就是在給自己培福,前途一定就是光明的;敬田,看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就看這個人有沒有恭敬之心,為人處事能看到對方的需要;悲田,對別人的苦痛要發自內心的表示同情,感同身受,還要做出具體的行動給予救助,福田靠心耕,只要我們有善心,我們的福田就不斷的在積累,學習經典并踐行,在這段學習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能量不斷的在提升非常歡喜,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老師!

 

20.袁媛學長

真正的風水就是自己,三善三田好風水,即善念、善言、善行,恩田、敬田、悲田。最后都落在一顆心上,對萬事萬物一體的心。

 

21.張娜學長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真正的風水在自己的心里,要做到孝敬養父母,知恩感恩,有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世也要謙卑恭敬,有一顆恭敬心;對于有苦難的人要感同身受給予最大的幫助,有一顆慈悲心。恩田,敬田,悲田,用心努力耕種自己的心田,提高自身的德行。

 

22.丁國花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每個人的心念,要日行三善:語善、視善、行善;要耕好三田:恩田、敬田、悲田,要感恩自己的父母師長,才有可能有前途;敬畏萬物,敬父母兄弟,敬朋友,敬每一個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要有為人處事溫、良、恭、儉、讓的正確態度,我們才有可能做事順心;從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對別人的苦痛要發自內心的同情,并用具體行動給予幫助。每個人都彬彬有禮,互助互愛,則一切都會順風順水。

 

23.王麗學長

人真正的風水看三個方面,

一,恩田,知恩報恩;孝順父母是知恩報恩,飲水思源,“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孝經》

二,敬田,恭敬心,“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弟子規是最起碼的禮,禮的本質,恭敬一切,通過學習弟子規,敬父母,敬兄弟,敬朋友,敬事,敬人,整篇弟子規以敬為主。“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學習弟子規,篤行弟子規,做到最起碼的禮。

三,悲田,惻隱心,同情心;對別人的苦痛發自內心的同情感同身受。具體行動,給予救助,達人于苦。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是悲心。新加坡國寶“許哲女士”

一生無私無求的幫助人,能夠為人著想,是天下第一學問,給予幫助的人的需求出發,切實的幫助。福田心耕。

 

25.徐文靚學長

人人都喜歡有好的風水,風水好就會事事順心,平安吉祥。趨吉避兇是人之常情。于是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找人為自己看陰陽宅,布置家里的擺設,婚喪嫁娶看日子,給孩子取名等等,而做了這么多,有時卻不能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生么原因呢?因為真正的風水不在這里,而在我們的心中,福田心耕,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存善念,說善語,做善事。耕好自己的恩田,敬田,悲田!這是一個人做好的風水!

 

26.吳蕭晗學長

人人喜愛追求長壽,富足,期望吉祥如意,趨吉避兇是人們的向往。原來真正的不祥是失德。真正的風水是我們的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耕好自己的恩田,敬田,悲田!這是一個人的好風水!也就是至善之心。修德,才會仁者壽,原來福田靠心耕耘!

 

27.張晉寶學長

今天聽了劉教授的課,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財主年齡大了,想請風水先生選一個好的墳地。一大早財主領著風水先生到村外的地里看風水,財主對風水先生說,村子四周都有咱家的地,先生說往哪邊走呀?風水先生說隨你吧,于是財主領著風水先生往村西走去。剛出村口,看到村西的樹林里飛起一群麻雀,財主對風水先生說,我們還是往村南去吧。風水先生說咋的啦?財主說我大意了,這會兒村里的孩子正在樹上摘杏子吃哩,咱們要是過去,孩子就會跑,若是哪個孩子從樹上掉下來摔一下可是不得了。風水師先生聽了財主的話,把羅盤放在地上對財主說,東家呀,咱別看了,回吧!就你的這心腸呀,啥地方都是好風水,你覺得哪達好就埋到哪達吧,我干這行一輩子了,保準錯不了。

真正的風水不是別的,是人心。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種好我們的悲田、敬天和恩田,何處不是福地,何處不是好風水?

 

28.盧鳳寶學長

福田心耕,真正的風水就在自己的心里。恩田為中華文化之根,敬田為中華文化之本,悲田為中華文化之用。從自身做起,推己及人,從修身做起,就能夠達到平天下的理想。修身是最切合實際的理想和行動。

感恩各位老師!

 

29.畢鑫學長

真正的風水是福田,福田包括恩田、敬田、悲田,福田由心耕,心好命就好,所謂風水由心所載。一個人如果能改變周圍的環境,這個人就是偉大的人。劉老師的講座糾正了學生錯誤的觀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定勝天”,對這兩句話的正確理解太重要了。讀書是為自己提高靈性,而非向他人彰顯學問。人心定了,就有智慧,就能改變環境。感恩劉老師為學生破迷開悟。

 

30.高志新學長

感恩劉教授開悟,學生遵循的原則就是做人要善良厚道,做事要腳踏實地,不管以前我們出身貴賤,不管我們境遇何事,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能勝天!相信許多人都曲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包括以前的我在內!人只有先把心修定了,才能成就一切!這個‘定’’字特別重要,只有先修好自己的內心,才能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福田靠心耕!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種好我們恩田~知恩報恩,飲水思源!種好我們敬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種好我們悲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仁者壽!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感恩。

 

31.房淑珍學長

聽了劉教授的這一講座,有如下感受:1.真正的風水在自己。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自己所居之地會因為自己的福德大小而改變。如果自己的福德大,即使不好的風水也會被自己的德行轉過來。如果自己的福德不夠,即使住在了寶地,這里的風水也會慢慢變差的。2.真的風水在自心。福田心耕,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把恩田、敬田、悲田都耕好了,自己的風水一定就好了。3.耕好恩田。最大的恩田就是對父母生養之恩的回報,所以孝順父母是第一大事。再向外延伸就是孝順天下之父母,這也是更大的恩田。常懷感恩之心對一切人和事,耕好自己的恩田。4.耕好敬田。尊敬兄弟姐妹、尊敬師長、尊敬長輩、尊敬一切人和事,《曲禮》曰“毋不敬”,生活中時刻抱有一顆恭敬之心去待人處事,耕好自己的敬田。5.耕好悲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處在困境中的人除了有同情心之外,還更要想方設法去幫助他們出離苦難。不僅僅對人,小到對動物、植物都要有同悲之心,因為一切皆有情。培養同理之心,耕好悲田。感恩劉教授教導。感恩學長們一路陪伴。

 

32.閆春暉學長

真正的風水在自身,在自身的內心,自身的行為。通過教授的講解,我們了解五種不吉祥,如“損人而自利”、“棄老而取幼”……當我們遇到諸如身不詳、家不順時自當反觀自身且與五種不吉祥一一對照,力爭速速改正,同時更要觀察自己是否能夠知恩報恩,飲水思源?是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恭敬,以人人皆是我師唯我一學生之心自處?是否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伸出援助之手使其離苦?時時觀察對照,自然會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課程:《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

 

1.輔導員老師

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千金散盡還復來!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這個舍,關鍵是心上真能舍,而不僅只是相上的舍。道理好懂,真正相信并不容易!這個真理能否在我們自己身上得到驗證,關鍵在于我們對這個因果規律的信心!

 

2.畢鑫學長

學生做生意不賺錢,以前以為是智慧不足,聽了課之后才知道,是缺德所致。按照十善業的標準要求自己,積德累功,做個成功的企業。

 

3.王麗學長

致富理財秘訣:修身,戒貪;修身出了問題,就是“貪”。不是貪財就是貪色,不是貪名就是貪利,總有一個沒有放下。

財富的根源:“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禮記.大學》財富顯現人的外在價值,根本,在人的深厚德行。好比植物的枝葉花果延伸到哪里,它的根也必須延伸到哪里。“厚德載物”《周易》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理,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習成才。

一個人財富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高,德行卻沒有提升,就會導致“德不配位”會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來的災禍。“德不配位”《珠子家訓》一個人的品德能力與身份地位不相匹配,往往指一個人的能力,品德不夠。承擔不了位置越來越高,德行卻沒有相應的提升。這個德行不能承載更高的位置,就出現了問題。錢財掙到后用在哪里很重要,財富用在“德日進過日少”上,不是驕奢淫逸,攀比競奢斗富。

范蠡本是越王勾踐手下的一名謀士,他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收復失地,但是在慶功的時候發現,越王勾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共富貴,就趁著夜色逃離了越國,來到了當時的齊國之地,隱姓埋名開始做生意,很快就賺了一筆錢,但是賺了這筆錢之后沒有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把這些錢全部散了出去,幫助那些窮苦的人,需要救濟的人,又從小本生意做起,大家知道是范蠡在做生意,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很快他又磚了一筆錢,他又把這些錢散了出去,幫助那些需要的人,如此往返做了三次,歷史記錄了“三聚財,三散財”《范蠡的故事》。

中國人供雕塑建筑都有表法的含義,教育的含義在其中,供財神范蠡,學到賺錢的方法,懂得施財,“舍得舍得”《易經》大舍就大得,小舍就小得,不舍就不得。財富是結果,因是財布施,懂得拿錢去幫助別人,不是把錢都聚在自己的手里驕奢淫逸。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大學》有道德才有人才,有人才才有國土,有國土才有財富,有財富才盡其所用。做事正確的次序,首先要有德行,你是一個有德行的人你所感召的人也是有德行的人。土就是資源,一個人有德行,感召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有市場營銷的能力,有公關的能力,大家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抓住機遇用心同德自然就會創造財富,把財富用在哪里至關重要,用在反饋我們的員工,讓他們的家庭生活得以保證,覺得在這個企業工作老板對我們又關心物質生活,又關心精神成長,在這樣的企業生活特別的滿足,反饋客戶,反饋消費者,讓他們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還要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每一個員工都覺得在這樣的企業工作很有榮耀感,企業才能走向一個良性循環,獲得更好的支持,更好的信譽,才能不斷的發展壯大。

我把財富掙到手里,自己每月的薪資應該做個永久的分配安排,每月薪資的1/4供養母親,1/4親愛姐妹和幫助失學兒童,1/4貼補家庭生活,1/4儲備,自家和大眾應急。日常生活非常嚴格苛刻的管理自己不隨意花錢!克勤克儉,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學生先受到劉教授母親一生行持的啟發,這節課程再次啟發,一個人德行的根基都是從孝順父母,恭敬老師,友愛兄弟姐妹開始,每天把古圣先賢的教誨好老師的教導都依依落實在日常生活行為中,真實做到,才能真正的利益自己和家庭,做出好的榜樣影響周圍的人,才能真正利他。

 

4.嚴銀香學長

錢財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身邊也遇到過求財過急而家破人亡的事例。但是沒聽課之前不明白他們的災禍來是有因。“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假如我們的財貨,是以不好的,不正當的方式獲得的,也一定會以不好的方式敗散掉。所以要明白得財要取之有道。即使是在沒有人見到的暗室之中,也要做到慎獨,不要因為這件事沒有人知道,就可以去胡作非為。財富是枝葉花果外在的顯現,它的根源在于一個人深厚的德行,所以一個人的財富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大,但是德行卻沒有相應的提升,這就會導致“德不配位”,這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來的災禍。“舍得舍得”大舍就大得,小舍就小得,不舍就不得。財富是結果。因就是財布施,我們要懂得拿錢去幫助別人,而不是把錢都聚在自己的手里,驕奢淫逸。《大學》上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正確的次序,你要想建立一個企業或者成就一個事業,致富的根本在于“舍財不貪,克己利人”,而且要使自己的事業可持續發展,必須首先具備的就是“德行”這一個根本,這樣才能夠厚德載物。德行的重要性真的是聯系命運,聯系幸福。難怪古人做事都守本守份,越來越明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感恩教授學生受教了。

 

5.魏東紅學長

1.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用違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財物,也會不合情理地失去。財為五家所有:水災、火災、官家、盜賊,敗家子。所以不義之財得到了也會失去。《太上感應篇》上說: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象是吃有毒的肉來救饑餓,喝有毒的酒來止渴一樣,不但不能暫時填飽肚子,死亡也會隨即到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財是吉財。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不可取。

2.公儀休拒收魚,常食魚的公儀休清正廉潔,愛吃魚卻從不接受人民供奉的魚的故事,其實是別人用魚作為誘餌,來考驗我們的,所以我們要去除貪念才能一直吃到魚。才能一直享用自己的俸祿。

3.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財富是枝葉花果,德行是根基。所以我們要修養好自己德行,德日進,過日少,才是得到財富的正道。

4.有舍才有得,財布施得財富是獲得財富的秘訣和正確方式。

5、按經典按規律做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為人,為官,做企業首先具備的是德行這個基礎,才能厚德載物,家業、事業、道業才能獲得成功。

 

6.陳新妹學長

通過晚上學習,積什么都不重要,積德最重要,眼光要放遠,擴寬大量。致富理財的秘決在于舍財不貪,克己利人。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7.張靈學長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厚德才能載物,一個有深厚德行的人才能擁有長久富貴,而一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即使賺到了很多錢,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敗散掉,因為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因此平時一定要心存善念,行善積德,才是致富之道。

 

8.房淑珍學長

聽了劉教授的講課,有了更加明確的財富觀:

1.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如果用一顆大樹來做比喻,財富就象是大樹的枝葉花果,德行就好比大樹的根,要想枝葉茂盛花果富足,那么必須有深深的根,因為根深才能葉茂。

2.如何培德呢?《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所以培德先從孝敬父母開始,從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做起。

3.厚德載物。人生所有外在的財富、健康、幸福、工作、子女、長壽等等都是“物”,要想“物”好,必須有深厚的德行。

4.財神范蠡的“三聚財、三散財”,正好驗證了《大學》中“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這也告訴我們“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的財富獲取原理。

5.“貨悖而入者,必悖而出”,告訴我們獲取財富必須有正確的手段、正規的管道,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6.“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告誡我們財富應該用到正確的地方。

7.“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告訴我們財富不僅要開源,更要節流。

 

9.閆春暉學長

《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學習心得:

財富并不是爭取到自己手中,便屬于自己,而是屬于五家所共有,官府、水災、火災、盜賊、不肖的子孫,現代還有醫院一家。“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財富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也會以不好的方式出去。所以我們應以自己的智慧和勞動賺取吉財,而不能用貪心和權利獲得兇財。致富理財的秘訣在于舍財不貪、克己利人,提升德行。財富是結果,其因在于厚德載物,所以我們有意致富理財,就要使自己“德日進,過日少”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德行。

 

10.吳迪學長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財富是財布施得到的,不是用不法手段貪來的。家之不祥都是有原因的。

 

11.范愛紅學長

當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真正明白了老祖宗的的智慧:學以致用,我們必定心想事成。倘若我們只是被欲望牽引,“德不配位”,那也必定是“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看看公儀休、再看看我的老祖宗范蠡等的做法,都是在告訴我們這些后代,我們只要按照他們的做法去做;我們只要遵循自然規律我們必定受益無窮,并綿延不斷。《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我們只要學會一部,做到一部,我們便可“厚德載物”“成圣成賢”。愿我們都能“學有所成。

實踐其所信,歷行其所知。

 

12.王雅昭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親愛的諸位老師、學友,大家好!非常感恩劉教授的精彩講授!附圖是后學剛剛聽課邊聽邊記的筆記。劉教授首先點出現今領導干部出現貪污腐敗問題根本在修身出了問題,貪財沒有放下。古人把財富分為兩種:吉財和兇財。并且告訴我們財富不是到手了就是我們自己的,而是歸五家所共有,且現今較古時候又增加了一種就是生病住院,及其增加的原因,因為現今社會對醫德教育的缺失。從這段就是告訴我們要注重修身,戒除貪心。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通過聶云臺先生《保富法》中林則徐和發國難財富商子孫后代的例子,還有魯國宰相公儀休拒魚的事例,告訴我們在面對財色名利誘惑時,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首先站在道義的立場考慮問題,并且提出慎獨的修身功夫。學生體會到不管什么時候,面對誘惑時要冷靜理智考慮深遠,知其影響和流弊,就能抵制住各種誘惑。
最后通過范蠡三聚三散財布施和現今企業平均壽命短的事例對比,讓我們深刻體會《大學》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告訴我們財富的根本還在于自身的德行,厚德載物。并且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要知道如何使用財富,這很關鍵。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要懂得財布施。
這節課學生更加體會財富雖人之所欲也,但是根本在于個人修身的功夫和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奉獻的初心。自己要特別留心自己的貪心,要能夠舍財不貪,不是自己辛苦勞動所得,不能據為己有。將多余的財富拿去救助苦難大眾,沒有想著得到什么財富,而且在真心幫助別人的同時,戒除自己的貪心,長養自己淡泊名利的德行。
13.孫秀蓉學長

感恩劉教授授課。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意思是說,財富地位是人所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因此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取之有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劉余莉教授通過儒學經典所含的中國智慧,告訴我們致富理財的秘訣,指出,財為五家所有,同時又用太上感應篇中的善言,告訴我們,財不以道得來的危害,同時用聶云臺先生寫的一本《保富法》中的有關鴉片戰爭中的內容,說明“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從而進一步說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

 

14.白羽學長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懂得真道,時時行在道上,哪里還會有悲苦人生,哪里還有貪官污吏呢。傳統文化斷代,沒有從小學習圣賢教誨,人生走了太多的彎路。越學習,越發的崇敬我們的老祖宗,越堅定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自己是中國人無比的幸福!從今以后更要好好的修正自己,好好的為人民為國家貢獻力量,讓圣賢文化發揚光大。

 

15.郭艷華學長

感恩劉教授!感恩老師!通過學習感受致富理財的秘訣,要在修身找原因,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財分兩種:一種是吉財,一種是兇財,在生活中有很多案例都應了這句經典,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些才是真正的致富理財的秘訣。去一切貪嗔癡,修戒定慧。

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老師!感恩各位學長!

 

16.榮鳳玲學長

感恩劉教授!!!財富有吉財和兇財兩種,且為五家(官府,水災,火災,盜賊,不肖子孫)共有,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取非羲之財者,去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聶云臺先生告訴我們《保富法》的保法就是:有道是關鍵。無道的結果就是:自毀前程,傾家蕩產,身敗名裂,妻離子散,眾叛親離,身陷囹圄,身心交瘁,遺臭N年。所以我們在財色名利的誘惑面前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若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已晚矣!

如果德行不夠,就會出現“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之惡果。“財散則民聚,才聚則民散”,要把財用在“德日進過日少”上,“千金散盡還復來”也就不足為奇了,“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就不得”,供財神的目的是向財神學習散財,而不是迷信為讓財神保佑我們升官發財。

現在企業不能持續發展的原因就是沒有按照規律去發展,《大學》上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最好的致富理財的方式就是“德”!

 

17.夏小荷學長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厚德載物。財布施得財富。有舍才有得。財有吉財兇財之分。“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不義之財不可取。財為五家共有:官府、水火、盜賊、敗家子、醫院。奉勸貪官污吏要算好幾筆帳: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家庭賬、親情賬、自由賬、健康賬、歷史賬。要學公儀休拒魚,做明智的選擇。聶云臺先生的《保富法》,告訴我們關于錢財的善惡因果。林則徐不貪,林家多出賢才。某些人發國難財,后代淪為乞丐。想發財供財神的意義是要學財神:武財神關羽,義薄云天。文財神范蠡,三聚財三散財。要“舍財不貪,克己利人。”吉人自有天相。《大學》中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做企業要懂得厚德載物,反饋員工、客戶和社會,才會做的長久興旺。

 

18.成曉鸞學長

1財富分兩種。吉財和兇財。兇財是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還對后代影響不好。兇財被五家共有。官府,水災,火災,盜賊,不肖子孫。現在多了醫院。古代醫生和老師是最受社會歡迎的。他們對社會無私無求。所以,古代,不可能出現到醫生那里財散錢財。

2吉財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首先修好自己德。當你的財富,權利,名聲等越來越大時,同時要提高自己修養。更要謹慎做事,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去貪念,修道德。

3賺錢容易,保富三代難。要修德。德者本也。要舍。有舍有得。舍財不貪,克己利人。

感恩國禎書院,感恩劉教授,感恩輔導員,組長,學長。

 

19.丁國花學長

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厚德載物。”

經典早已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先有德行,要時時為他人著想,才有可能成功。要靠自己的正當努力掙的錢才是自己的錢,這樣的錢孝敬老人,老人才有福。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財富只是暫時的,終歸會以各種不好的方式還回去。我們事事、念念都要善,不可有任何邪念,越學越覺得如履薄冰。繼續努力,生活中力行。讓自己的德行、智慧日日增長。

 

20.李平學長

上節課程學習了《真正的風水在哪里?》,今晚學習《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其實都在講“孝德”,孝是中華民族具有的優良傳統,是根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厚德載物,就是要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載萬物。才能擁有財富,健康快樂。如果德行不夠,就會出問題。現在反腐過程中,我們看很多官員,企業老板,供財神!目的是求升官發財,最后鋃鐺入獄,被沒收非法所得,這是“兇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首先修好自己的德行,心存善念,謹慎小心做事情,提高自己的修養。所以,最好的致富理財方式就是修德!

感恩國禎書院!感恩劉教授!感恩老師及家人陪伴!

 

21.張麗勛學長

早些年做生意,以為不賺錢是因為自己是外行人不懂內行人的事,也懷疑過自己的智慧不夠,不夠精明,更懷疑過自己時運不濟,可謂一路辛酸!從未想過自己缺乏德行,德薄何以載物。學了傳統文化,讀了經典,才知道其根源在哪里,所有的委屈,報怨,懷疑,都煙消云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大學》中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財為五家共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絕不可取,因為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財富如流水,宜疏不宜堵,我們要有布施濟貧濟困救急之心,其德方顯!

 

22.侯云云學長

行下春風下秋雨。福往者福來。愛出者愛返。一切都是德行的招感。所以,無論遇到什么,只要真誠,只要問心無愧,順勢就勢,就可以拿出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氣魄。任何事情,沒必要患得患失,剩下就是用毅力、魄力、耐力,持之以恒,歷事煉心,開發智慧,自利利他。其余的就交給上天安排。我們只負責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從心而發,活在當下。

 

23.徐文靚學長

無倫干什么,存心非常重要!只要愛敬存心,一心念念為別人著想,致誠感通就會無所不得!致富理財的秘訣說到底還是一個存心,“舍財去貪,克己利人”,真心為別人,誠心對別人,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舍財布施,大舍大得,小舍小得,心意真誠,有時小舍也可大得。人生天地間,只有順應天道,克己為人,無我無為,成就萬物,無為方而無不為!

 

24.吳蕭含學長

通過學習感受,致富理財根本在于德行,一切從自身找原因。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些才是真正的致富理財的秘訣。去一切貪嗔癡,好好修身,修心。

 

25.葉紹忠學長

對于財富觀,腦海里里第一個意識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的理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什么是正確的財富觀?如何才能夠擁有財富?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德行和財富并不相違背,如果用一顆大樹來做比喻,財富是大樹的枝葉花果,德行就是樹根,要想枝葉茂盛,甚至面臨大風大浪而不倒,必須要扎根,因為根深才能葉茂。所謂厚德方可載物,我們如何能夠承載外在的財富等,必須有深厚的德行。那如何培養福德呢?范蠡的故事中“三聚財、三散財”,正好驗證了《大學》中“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這也告訴我們“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的財富獲取原理。“貨悖而入者,必悖而出”,告訴我們獲取財富必須有正確的手段、正規的管道,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6.高志新學長

學習心得:感恩劉教授!當今社會下的我們這節課真的太適用了!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如果上層領導們學習了社會不再有貪官污吏,基層學習了本本分分,老師學習了實實在在教書育人,醫生學習了矜矜業業開展技術!生意人規規矩矩做生意,當然就不會有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人了!學習好國風家風最根本的是落實我們的作風!修德,是最大的財富!當我們每日能安心休息,當我們每夜酣睡到天亮!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財富?范蠡的三聚財三散財!曾國藩不拿國庫一文錢!林則徐面對巨額黃金白銀為了國家未曾放棄原則,不貪財!結果怎么樣呢!都很好,子孫后代多出賢才!還有《公儀休拒收魚》的故事!公儀休愛吃魚卻不收魚,最后才能一直吃魚!吃魚到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厚德載物!做好財布施!這些才是致富理財的秘訣!感恩!

 

27.張晉寶學長

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把一個人財富的多少看做是這個人能力學識成就的標志,在這種價值觀的驅使下,于是很多的人不論是從事什么工作,都把追求財富當作自己人生的目標,以至于為了獲得財富不擇手段。聽了劉教授《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這一講,我們明白了,追求財富并沒有錯,關鍵是財富從哪里求,從何處下手,也就是說對待財富的態度。

我生活的地區近年來因為城市建設拆了很多房子,造就了很多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這些人就是人們常說的拆遷戶。十幾年過去了,這些人現在的生活怎么樣了呢?在獲得財富的初期,一些拆遷戶為了自己多獲得一些賠償,父子、兄弟、姐妹,對薄公堂的大有人在,甚至打得頭破血流,絕情斷交的也不在少數。這些人有了錢,過上了富人的日子,住豪宅、買豪車、生活奢侈是最普通的,賭博、婚外情也很常見,一些年輕人還染上了吸毒的毛病,整天開著豪車,穿著名牌,吃著函山珍海味,過著驕奢淫逸的日子。結果是,兩三年后便有人把家產花的精光,甚至欠了外債,家庭破裂時有發生,違法犯罪也是常有的事情。面對這個現象,老人們痛心疾首地說,都是錢多惹的禍啊!

前些天和幾位學習易經的朋友座談,談到這個現象時,有一位老師說,一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掌控財富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就如同每個人都有一個裝錢的口袋,口袋大自然裝的多,口袋小,即使給了很多,他也留不下。這個口袋就是他的德行,唯有有厚德方能載物,載物的多少決定于德行的厚薄。剛剛劉余莉教授也講了德本財末、厚德載物的道理。做人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真是很可悲的。

這幾年我有兩位同學,都是處級以上的領導,因為熱衷于財色名利,到頭來鋃鐺入獄,事業財富兩空,非常可惜。有一天我把這件事講給我哥哥聽,我哥哥聽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前幾天我看到了你那位在環衛隊做清潔工的同學,開著自己的汽車,帶著太太參加婚禮,聊天的時候,他很羨慕你們這些在外面工作做領導的同學。現在看起來你的這兩個犯了錯誤的同學,還不如這個做清潔工的同學日子過的自在。假如有一天你們這些同學再聚到一起的時候,羨慕別人的可能就是這兩個犯了錯誤的同學了。

聽了這些話我沉思了很長時間,要是我的這兩個同學,以前有機會接觸到中華傳統文化,明白了德本財末、厚德載物的道理,也許他們就不會犯這樣嚴重的錯誤了。想到這些,頓時感覺到肩上有了沉甸甸的責任,同學們好好學習吧,盡一切努力推廣傳統文化,讓所有人都過上明白四達、心安理得、智慧安閑的好日子,這才是我們老祖宗的存心哪!

 

28.王春梅學長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時代下,人人渴望金錢,不論行業、不論人群!都把能掙錢的人作為成功人士!家庭里也是如此。從前缺乏正知正見的熏習我個人的錯誤價值觀非常多。導致自己非常痛苦,通過學習慢慢的放下了一些執著,我才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內在富足的,不必向外抓取。一個人的德行承載不了過多物質的時候,輕則成為金錢的奴隸,重則引禍遭殃!如果我們還沒有想好如何去掌控財富?請暫時不要去盲區求取,自己駕馭不了,留給子孫也是禍害!當我們有一顆大愛的心,以付出為生命的第一需要為價值導向的時候,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格局就予以讓我們的財富變得更有意義!厚德載物!然而厚德的人往往并不在意錢財的多少,而是為社會能帶來多少價值!

 

29.韓存欣學長

先是“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財分為吉財和兇財,什么是吉財?通過正當方式賺來的錢,家庭會幸福美滿。什么是兇財?通過不好的路徑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還會以不好的方式敗散,會有麻煩,甚至鋃鐺入獄。曾國藩外孫聶云臺先生用自己所見所聞寫了保富法這本書來告訴我們。范蠡的故事告訴我們,有舍有得,講舍得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這些就都關乎于德。“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做事的次第:先有德,再有土,再有財,再有用。所以厚德載物。沒有德財就會敗散掉。學生才疏學淺,又不對之處,敬請老師學長們批評指正。

 

30.張月榮學長

財富分為兩種,一種是吉財,一種是兇財。吉財,是通過智慧勤勞正當勤奮的付出所獲得的,吉財會讓我們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第二種財富是兇財,是通過非法的手段,暴力欺詐違反道德,違反做人的準則,賺來的財,這樣的財富,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和煩惱啊。在《大學》上講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那你兇來兇走,也是非常的可怕。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致富的根本,是德行!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那致富的秘密就在于:舍財不貪,科己利人,培養自己的德行,厚德才能載物。大德者,必得其未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感恩劉教授教誨!

 

31.辛淑娟學長

財分吉財和兇財。財歸五家所有,(現在還有醫院和課后班。)所以,若這財是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得的,也一定會以好的方式敗散掉,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太上感應篇》也說“取非羲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所以古人告訴我們:立名于一世,失之僅頃刻。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千萬別一失足成千古恨。      《大學》“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致富的根本“舍財不貪,克己利人”這樣才能厚德載物。

 

32.李曉寧學長

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我們的任何錢財一定要取之有道,否則就會被敗散掉。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然后修煉我們的德行,這樣你的錢財就會越來越多。我們的財富比作枝葉,那么德行就是我們的根,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不德不配位,什么樣的位置就要有什么修煉我們的德行,同時我們也要記得財布施,對待財富我們要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企業為什么不能長久發展,這是因為沒有按照我們的經典來做。首先領導者必須有德行,有德此有土,你有德行你所感召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有土必有才,有才次有用。我們要關心員工的生活和業務能力提高,這樣員工的幸福感才會提高,這樣才可以發展壯大。同時我們也要關心我們的客戶,給我們客戶提供更多物美廉價的商品,讓客戶的體驗感更好。感恩劉教授和各位學長。

 

33.王海峰學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都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都熟悉,“父母是孩子的影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說法。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不斷學習圣賢做人的道理,不斷加強自省、自立、自強的意識,不斷提升道德修養,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正己化人,為社會文明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這些年來,隨著從嚴治黨管黨治黨深入,干部作風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的成效顯著提高。以往一些領導干部由于交友不慎,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甚至甘于被一些不法人員“圍獵”,把自己送上來不歸路,走到了人民的對立面,而且污染社會環境,為世人所唾棄。我一定要牢記圣賢經典,把優秀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自己,利益社會和家人。感謝各位老師每天為我們朗讀圣賢經典!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m.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