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品讀<群書治要>》第31講《中國式管理的精髓》
1.畢鑫學長:
十分感恩劉教授的諄諄教誨!八國聯(lián)軍和十年浩劫讓傳統(tǒng)文化走下神壇。身為華夏子孫,學生深感愧對列祖列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企業(yè)管理的靈魂,通過感念父母之恩,啟發(fā)人性本有的孝心,把孝心擴大,擴大到企業(yè)和社會,這是最好的管理。
中國的企業(yè)家為了學習企業(yè)管理從中國到了美國,美國告訴中國人是從日本人那里學習來的,中國企業(yè)家又從美國到了日本,到了日本才發(fā)現(xiàn),日本人是從中國的《論語》學來的。為什么美國人肯學日本人?為什么日本人肯學源于中國的《論語》?因為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才是應該學的。日本人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智慧,美國人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智慧,中國人更應該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智慧。身為家長的同胞,應讓孩子少學一些英語,多學一些傳統(tǒng)文化,文化自信是從娃娃建立起來的,更是從娃娃的爸爸媽媽內心里建立起來的。中國的強大需要有堅實的文化底蘊,中國人需要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學習傳統(tǒng)文化,從自己做起,學生正在從事《說文解字》的學習和推廣,盡己全力,繼承傳播。感恩劉教授的課程,光照千秋,恩澤萬世!
2.夏曉荷學長:
原來最好的企業(yè)管理方式當屬“中國式管理”。把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理念應用到企業(yè)管理中,做到“君仁臣忠”“君臣有義”“君君臣臣”,各盡本分。領導做到“君親師”就是最好的管理心法。中外的企業(yè)家的成功事例也證明了這一點。推而廣之,無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的思想都是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天愛人”。
3.榮鳳玲學長:
感恩劉教授!
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君仁臣忠]的理念被很多成功的企業(yè)家運用地非常的透徹,但是這些的人都是國外的企業(yè)家,在近代很少看到有中國的企業(yè)家用中國式管理[君仁臣忠]的理念去治理好自己的企業(yè),那是因為我們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失去了自信,所以今天我們在認識了[只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的局面之下,我們必須要全力以赴地去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往圣繼絕學。
在這條路上,有像劉教授,蔡老師等等的大德老師們?yōu)槲覀儤淞⒘撕冒駱樱卸髂鷤儯?/p>
4.陶銳輔導員:
當我們當上領導時,往往會很享受那種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和呼風喚雨的成就感,人們相互競爭努力追求晉升,大都也是希求這種自欺欺人的錯覺。而實際上,成為領導,只是意味著我們從此將承擔起“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的重大責任!
同時我們都有下屬的身份,學習了此課,記得千萬不要拿這把尺子來衡量自己的領導,總是看領導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們要知道,大多領導都還沒有機緣接觸到傳統(tǒng)文化,“人不學不知義”,所以我們不能看領導的過,應該多體諒多理解。更重要的是,不管領導如何,自己都應盡到下屬的本分,那就是“盡忠”。一是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二是在合適時機用真誠心勸諫領導,如果機緣沒到不能勸諫,那就更要激勵自己做好工作,贏得領導的信任,進而就可以勸諫,并向領導介紹傳統(tǒng)文化。
“君仁臣忠”,區(qū)區(qū)四字管理精髓,展開來卻有無量深義,需要我們踏實踐行,用心領悟!
5.徐文靚學長:
人類所有的企業(yè)單位要想長治久安,管理的好。最好的管理都應該是遵循人性的。只要啟發(fā)出人性中感恩,恭敬,責任,擔當?shù)鹊冗@些美好品質,并付諸實踐,所有的事情都會做好。
現(xiàn)在管理面臨的普遍問題:執(zhí)行力弱。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方案,執(zhí)行不下去就等于空談,而所有這些都需要人去落實,執(zhí)行力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思想出了問題。要改造人的思想,最根本的就是用歷經(jīng)千年檢驗的最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去啟發(fā)人性中哪些最美好的品質,人心好了,一切都會好!
世界上先進的管理就在中國的經(jīng)典之中。“君仁臣忠”是中國式管理的精髓!
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6.王蓮梅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尊敬的聶老師,尊敬的輔導員老師,諸位學長,今晚的學習,學生內心深感震撼。之前只知道,二戰(zhàn)后,日本廢墟之上想起朗朗讀書聲。今天知道,有成就感的企業(yè)家熟讀《論語》。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君仁臣忠”。五倫關系,多么重要。《松下電器商學院的一天》松下幸之助的企業(yè),學員口頌五官之偈---學習《大學》、《論語》、《孟子》和《孝經(jīng)》。樹立經(jīng)商之道,在德的思想。聽到這里,深深地慚愧。古圣先賢在日本,老祖宗的智慧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學生偶爾得意于,行在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其實,差得太遠,做的很不夠。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
7.梁紅學長:
劉教授在講課中,講到許多中國企業(yè)家到國外去尋求企業(yè)管理的方法,結果,萬里迢迢到國外,得到的卻是中國古圣先賢的智慧。外國人尊崇中國古人的智慧,向經(jīng)典學習,將企業(yè)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中國式管理成功地在國外實踐了也讓我們對中國圣賢文化更加充滿自信與自豪好古以擇趨避,讓我們緊緊跟隨劉教授的腳步,深入經(jīng)典,汲取古人之智慧,以為今用。
8.李平學長:
“君仁臣忠”是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在很多成功的企業(yè)中得到運用。日本松下幸之助成為“經(jīng)營之神”就是做到了“君仁臣忠”的理念。《孟子》中“君之視臣如手足,臣之視君如腹心。”相反,“君之視臣如犬馬,臣之視君如國人。”好的領導者具備三個職能:一、作之君,二、作之親,三、作之師。
通過學習讓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充滿自豪,從自己做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感恩劉教授的大愛付出!
感恩各位老師的默默付出!
9.盧鳳寶學長:
中國的優(yōu)秀管理方法,放之四海而皆準,國外且諸多奉行者,我輩的確應該認真學習傳統(tǒng)文化,努力踐行傳統(tǒng)文化,將如此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感恩劉教授的大愛付出!
感恩各位老師的默默付出!
10.韓欣存學長:
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學習心得:中國式管理的精髓重在于學習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古圣先賢的經(jīng)典著作。邊學習邊奉行邊感悟,是改善企業(yè)經(jīng)營很好的方法。遍尋各個國家,終歸回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恩有偉大的古圣先賢的付出。感恩傳統(tǒng)文化。感恩老師教誨。
11.吳迪學長: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真的是迫在眉睫。無論是企業(yè),家庭,還是學校真的是太缺乏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了。我最近來了一個新學生,五年級的男生,是學校的一霸,特別淘氣。但是這個孩子為人特別仗義。我覺得孩子還有救,要教育他,挽救他。然后我就和他一起學習《弟子規(guī)》,學習第一節(jié)課他就說老師這些年我不都做錯了嘛。但是他還是不想改變自己,還是覺得淘氣特別有意思。我就鼓勵他慢慢來。但是也覺得五年級的孩子了,習氣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不好改變。如果中華傳統(tǒng)文化能夠普及,孩子小的時候就能接受到正確的教育該有多好啊。所以傳統(tǒng)文化教育真是太重要了,可是對傳統(tǒng)文化有認識的人真是太少了。如此優(yōu)秀的文化,能解決學校,家庭,企業(yè)存在的一切問題。還不被大多數(shù)人認知。更可悲的還要到外國去尋求好的管理方法。希望傳統(tǒng)文化早日回歸到我們的生活日常當中,讓我們的國家,民族更加優(yōu)秀。
12.竇佳穎學長:
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在和以前普遍教育的比重很少,能有機會再次學習感到非常的幸運。今天聽了老師對中國式管理的精髓的講解,讓我在這次學習中有了更廣闊的眼界和目標,有了見解有了好的事例,在這樣的榜樣下,在日后的生活小事兒上,都會多多應用。這樣才是學了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變化。希望更多的人能接觸到傳統(tǒng)文化,讓日常的生活中充滿陽光,讓我們大家幸福安康。
13.閆春暉學長:
學習完這節(jié)課,在學生內心中旋繞的是“盡本分”。領導者也會被領導著,被領導者也領導著他人,無論是領導角色或是被領導角色,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的角色里盡好自己角色的本分。盡本分,不僅是企業(yè)團隊,就是在家庭中不也是一樣嗎,做妻子丈夫的就盡好妻子丈夫的本分,做兒女就盡好做兒女的本分。從自我做起,盡好自己角色的本分,多多的站在他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
14.周琳學長:
最高的管理方法在中國,而管理的核心是傳統(tǒng)文化,是孝,仁,忠,義,信,君仁臣忠,一個領導者要做到體恤下屬,關懷下屬,下屬才會做到忠心不二,一心一意的工作,以報答他的感激。所以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視臣為親,視臣為朋友的,要學會關心,體諒每一個員工,并且盡量幫他們解決問題,這樣才會能得到忠誠,一個員工也要做到有要有孝心,才會讓領導更看重你,父母勝于一切,要愛父母愛過工作才不會迷失內心。
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15.魏東紅學長:
1.真正的管理在中國。
二戰(zhàn)之后,凡是稍有成就的企業(yè)家,無不是熟讀《論語》。
2.視員工如手足才能和員工一心努力發(fā)展企業(yè)。
3.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是一個領導人要具備的職能。
4.運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管理企業(yè),比如家文化、孝文化、君臣有義等這些倫理大道去管理企業(yè),企業(yè)就能基業(yè)長青,保持正向、永續(xù)的發(fā)展。感恩老師教誨。
16.王麗學長:
日本的企業(yè)之父、日本的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經(jīng)濟的最高指導者的澀澤榮一,一手執(zhí)《論語》、一手執(zhí)算盤,開創(chuàng)了日本儒家式的企業(yè)經(jīng)營之風。
松下幸之助,“經(jīng)營之神”,把“君仁臣忠”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做到了“得人心者得天下”,懂得“求忠臣于孝子之門”,更重要的原因,起到了“師”的作用。
商業(yè)道德課。主要學習《大學》、《論語》、《孟子》和《孝經(jīng)》。樹立經(jīng)商之道在于德的思想。
經(jīng)過這一天,還有很多的環(huán)節(jié),最后到了晚上點名,全體學員面對著父母的照片、掛像,再次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最后,全體正襟冥想,總結一天的收獲。
大部分內容都是感恩,都是儒家倫理道德的教育。企業(yè)文化,也是從教“孝”開始,把“孝”的教育,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松下幸之助,把它運用到企業(yè)之中,成為“經(jīng)營之神”。
稻盛和夫,他被稱為“經(jīng)營之圣”,把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正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學習了孔子、孟子,這些圣賢人的著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們丟失的傳統(tǒng)文化;對自己的文化喪失了自信心。被日本韓國運用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文化,創(chuàng)下了,中國式管理的很多案例。這些案例普遍地出現(xiàn)在大江南北的時候,才讓我們稍微恢復了一些,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信心。
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就是“君仁臣忠”。
互相感恩、團結互助的一體的關系?中國人就觀察,只有領導者仁愛、關心下屬;而下屬竭盡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盡到了忠心,就是做到了“君仁臣忠”,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是一體的關系。
“君臣有義”,領導者,有做領導者適宜的本分;做被領導者有被領導者應盡的責任。就叫“君君臣臣。”“仁”它是兩個人相處之道。想到我們自己,就要想到對方,能夠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作為領導者,不能自己身處高位,就對屬下呼來喚去,甚至不把他當人看,不尊重他的人格。
作為被領導者的,因為在團隊里工作,他必須遵從領導的命令,對領導交給自己的工作任務,盡心盡力地完成。竭盡全力地,就是盡到了忠心。
好的領導者,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職能,“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領導、管理他、帶領他。而且還要像親人、像父母關愛兒女一樣關愛屬下。要起到“親”的作用。
教導他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正確的態(tài)度。學習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起他感恩之心、恭敬之心、責任感。把“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這三個角色都做好了,一定會有最好的執(zhí)行力。
蘇州,固锝企業(yè),從2009年開始,把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引入企業(yè),經(jīng)過四五年之后的堅持,達到了“上下相親”的結果。
整個的企業(yè),團結得像一家人一樣。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對方的需要,為對方著想。秉持了“教學為先”的理念,把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作為一個制度固定下來。現(xiàn)在的企業(yè),不僅僅是一個和諧企業(yè),而且是一個幸福企業(yè)。這一個企業(yè)的案例,引起了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重視,特意邀請他們的高管,到哈佛大學去講這一個案例,認為這是中國式管理的最佳案例。
企業(yè),都用傳統(tǒng)文化治理好的時候,人們就會對傳統(tǒng)文化生起信心,中國文化,中國式管理幫助全世界的企業(yè)成為百世不衰代代傳承的全世界的中國盛世。
17.郭艷華學長:
中華優(yōu)秀文化博大精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有的本體,方法都在經(jīng)典里,只是我們已經(jīng)和經(jīng)典的鏈接斷掉了,國外的知名企業(yè)能夠長遠,靠的都是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中華文化的根,我們古圣先賢留下的瑰寶要弘揚,要傳承,不能再斷了,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貢獻自己微博之力!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18.范愛紅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聶老師、各位學長:大家好!中國的老祖宗智慧無比,是全世界人學習的榜樣,您看《孟子》中,有一句話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說這個領導者把被領導者,視為手足一樣,加以關愛,加以呵護。你發(fā)現(xiàn)被領導者會怎么反饋你,他會把領導者當成是自己的心腹一樣,更加關愛、更加珍惜。相反,“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領導者把被領導者雇來了,就把他當牛做馬地來使喚,結果怎么樣?下了班之后,這個員工在超市里遇到了領導,都是一低頭,裝沒看見就過去了。就像看到了陌生人,沒有太多的親密。更有甚者:“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領導者把被領導者的生命視為小草一樣的低賤,不值錢,甚至可以隨意地踐踏,就像我們看到很多的礦難的礦工的老板,把這個員工雇傭來了,連他最起碼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證、不能夠考慮,只想榨干他們最后一滴血汗。結果會怎么樣?——“則臣之視君如寇仇。”再看看老師的課程中所講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管理無不是得益于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yōu)楹紊峤筮h?我們?yōu)楹尾幌嘈盼覀冏约旱睦献孀冢灰蛭覀儼阉麄儝仐壍奶茫⌒液美献孀诓浑x不棄,讓我們重新拾起對老祖宗的信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天下無敵!
19.劉英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各位學長:
每一次聽劉教授的講課中都受益匪淺,劉教授娓娓道來的中外古今一個個鮮明的事例中總是被打動。
在生活中也學會了“思則辯”有時工作中遇到事情也會換位思考。對劉教授講到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君仁臣忠”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學習,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期許不止是知識,還要有自身的覺醒和生命的智慧。
我們處在一個遠離了傳統(tǒng)文化精微的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時代文化對傳統(tǒng)沒有使命,所以在這個時代能夠聽到劉教授的講課也是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傳統(tǒng)文化應追求的目標。
“敬天愛人”,“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中華文化“和諧”的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xiàn)在中國人的行為上。
20.吳蕭含學長:
祖先智慧無比,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賢早日把智慧給我們留在經(jīng)典中,知寶識寶學習,有責任傳承,立足當下,從自身修起,務本明道。感恩老師教誨。
21.成曉鸞學長:
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中國,在中國的典籍里。管理的精髓是“君仁臣忠”。君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好的領導要具備三個職能:1作之君,2作之親,3作之師。好的臣子出于孝子之門。在工作中,將心比心,感恩父母,友愛同事,。君臣一條心,大家一家人,同舟共濟,企業(yè)就會更好。
22.李幽錚學長:
《中國式管理的精髓》聽后感: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中國,在中國的典籍里。管理的精髓是“君仁臣忠”。劉教授解釋“仁”字,就是兩個人,意思是多思考對面人的需求。再擴大了說,企業(yè)、家庭、社會都離不開一個“仁”字。
23.袁媛學長:
劉老師說,最高的管理在中國,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在君仁臣忠。聽了感慨良久。莫爾說,為了找尋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生在中國,長在中國,應該是自信的、充沛的、幸福的。但事實卻相反。
那天有個學生跟我說,“老師,要是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我覺得很酷、很帥。”他夢想著出國留學。我問:“你知道為什么嗎?”他搖了搖頭。“因為你不自信。”他沒聽明白。我問:“一個外國人若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你覺得他會有像你一樣覺得酷和帥嗎?”他說:“應該不會吧。”“為什么?因為你對自己的文化沒信心,沒自信,所以希望靠你認為高大上的英文來標榜自己,給自己信心。”他點了點頭,“是的。有道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把根連上,把脈續(xù)上,匹夫有責,刻不容緩。
24. 張靈學長: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作為領導者,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去體貼下屬員工,那么下屬員工也一定會盡忠職守。
25. 周慧心學長:
君仁臣忠,做為領導者對員工持有仁愛之心、如視親人般的關心,一視同仁的照顧,做為員工對領導者持有忠誠之心、盡職盡責的完成工作,上敬下和,那么一個公司就會有一片祥和的景象,從而國家也會越來越祥和。
26. 張月榮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各位老師學長們好!
《中國式管理精髓》君人臣忠!
領導者要仁愛自己的員工。優(yōu)秀領導者要作之君,作之親,做之師。
培養(yǎng)員工學會感恩之心,力行孝道,學習儒家的倫理道德。
臣忠:盡己之力為之中,對團隊不離不棄,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情義,恩義,道義,團結一致,共同發(fā)展。感恩劉教授教誨!
學生:張月榮禮
2021年12月19日
27. 馮繼紅學長:
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中國,是中國儒家的經(jīng)典,孔孟的智慧。即使是著名的企業(yè)文化,也是從“孝”開始,把“孝”的教育,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
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就是“君仁臣忠”,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是一體的關系,他們互相感恩,團結互助,能夠將心比心,懂得換位思考。
好的領導者會“作之君,作之親,做之師”,做到“得人心者得天下”,懂得“求忠臣于孝子之門”。而被領導者必然會:遵從領導的命令,竭盡全力的把工作做好,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若遇“困難”仍愿意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28. 劉興寧學長:
學生劉興寧2021年12月15日
尊敬的劉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大家好!
末學劉興寧學習第31講《中國式管理》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一、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在哪里?在中國,在中國的經(jīng)典之中。劉教授在課程中舉的例子非常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一群企業(yè)家到通用公司學習管理經(jīng)驗,通用公司告訴他們是從日本的豐田公司松下幸之助那里學習到的,建議他們到日本去學習。結果這一群企業(yè)家不遠萬里來到豐田公司,看到大門口的一句話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松下幸之助運用的正是中國式管理,《左手論語,右手算盤》,并且求忠臣于孝子之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怎樣運用中國式管理呢?核心宗旨就是“君仁臣忠”,“君之視臣如手足,臣之事君如腹心。”這樣就可以達到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為一體的作用。
三、日本的經(jīng)營之圣,也正是運用了中國式管理,創(chuàng)建兩家世界五百強,拯救瀕臨破產(chǎn)的日航,一年后成為效益最好的航空公司。
四、中國具有先見之明的企業(yè)家運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企業(yè)中進行中國式管理獲得成功的案例振奮人心。
感恩各位老師和學長辛勤奉獻!
課程:《品讀<群書治要>》第32講《管理的三境界》
1.陶銳輔導員:
“不忍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僅治國治企,在一切團體都是同理,都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家庭中,孩子“不忍欺”了嗎?在學校,學生“不忍欺”了嗎?在單位,下屬“不忍欺”了嗎?......
對道的追求沒有止境,我們一起努力!
2.魏東紅學長:
1.管理的三個層次: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
2.管理者做到視民如傷。齊家、管理企業(yè)、理政才能達到民眾不忍欺的境界。
3.一個族群幾代人一起生活,能夠長幼有序,和睦相處不是因為血緣而是因為道義,如果沒有圣賢教誨而明理,兄弟也不能做到長久的互助友愛。
4.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君仁臣忠,君仁在前,臣忠在后。
感恩老師教誨。
3.王蓮梅學長:
治國管理,在實踐中運用,有效。“信”字為先。故事之一,慈悲之心,連小魚都不忍心捕魚。夜色下捕魚,無人看到。不自欺。“民,無信不立。”治理國家,首先取信于民。“君仁臣忠”的領導理念。“不忍欺”讓人感動。以德治國。郭ji守信的故事,對孩子們的守信。讓人汗顏。人與信,重視誠信。感恩老師授課。
4.王雪琴學長:
是的,這是我們應該反思和努力做到的境界。我邊聽也邊在思考,不管是管理還是平時與人交往中,多一點把“利他”放在心中,自己也會慢慢變得平和、慈悲,也會在管理中或者生活中處境更和諧。
5.竇佳穎學長:
學習今天的課程之后,有了一個大的處世的態(tài)度,當我們以換位思考的態(tài)度來認真對待事情的時候,就有彼此的不忍欺的境界。讓我感到非常的受觸動,人之情感都是在平時的交往中慢慢建立起來的。事無大小,重要的都是自己的心態(tài)在事情中不斷的鍛煉平和,也讓被動者能體會一起的狀態(tài)和心態(tài)。生活中大大小小都是體現(xiàn)管理,也讓我們能在所有的管理關系中處于和諧的程度。
6.盧鳳寶學長:
德治勝于法治。德治使人自覺為社會服務,使自己自覺成為服務于整體的一份子,使自己能夠成為品德高尚的人而富有成就感、幸福感。法治是為突破了道德底線的行為所設置,畏刑則畏法。正是“民免而無恥”與“有恥且格”之別。
7.徐文靚學長:
管理的三種層次中,只有最高層次的管理是以德化人,使人潛移默化地轉向善良,是管理者的自我約束。其余兩種,特別是最低層次的管理更多的則是約束別人的。
現(xiàn)在人都不學習傳統(tǒng)文化,都不注重自身德行的修養(yǎng),無法感化別人,而只想急功近利的去改變別人,結果適得其反,越管越亂!
8.榮鳳玲學長:
感恩劉教授!
從不敢欺到不能欺,再到不忍欺,這些臣對待領導者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領導者視臣的三種境界。臣忠是結果,其原因就在于君仁,視民如傷。習主席也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感恩有這么好的國家領導者,在習主席的大力提倡之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定將惠于民,倡于國,利于全世界。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事情;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并加以改正;以利他之心多行善事;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每天都要感恩身邊的一切;一定要謙虛,惟謙受福。用某公司企業(yè)文化的六條要求來要求自己。
9.范愛紅學長:
1. 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達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漁夫月夜是子賤以至誠恭敬之心對待身邊人事物的結果。正如陶學長所講,捫心自問,誰可欺。
2.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看看咱們的習主席“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一帶一路”無不如此,民之有福。
3. 禹杰公司的六項規(guī)定,學生下定決心今后一定做到:積極面對一切;天天反思自己并努力改正;以利他之心行善事;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極致;感恩身邊的一切;謙虛謹慎,唯謙受福。正己化人,唯德是也。
呂范和謙至誠恭敬
10.周琳學長: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民不忍欺,在于以德服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傳承了古代的理念,將人民視為兄弟姐妹,視為親人,管理人是一門學問,我們要做到愛民,民才能愛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只有相應的付出,才能收到同等的回報。
體恤員工工作的同時,更要看他的需求,在他沒開口時,你就看出他的訴求,這樣員工才會更忠于你,你也做到了盡職盡責,捫心自問而無愧就足夠了,要把企業(yè)相處成一個大家庭一樣,互幫互助。這就需要領導者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帶動大家去改變,更加團結,萬眾一心。以上就是我們節(jié)課的心得。
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11.李幽錚學長:
感恩劉教授講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德化人,以法治人是最低境界。以前還在困惑我們國內為何不能像國外那樣重視完善法律,用法律治國;現(xiàn)在才明白依法治國只是最基本的,上面還有兩個境界呢,而且也確實發(fā)現(xiàn)法律再怎么完善,也還是會被別有用心的人鉆空子,國外亦如此。所以我們真要加快步伐把老祖宗的智慧拾起來,時不待我啊。
12.郭艷華學長:
管理真正的是人心,領導者體恤下屬,對下屬好,員工敬忠于領導,管理者一心為大眾,不為自己的私利,不為自己的欲望,愛整個國家社會員工家庭,不為小我,只為大我,智慧就開,有濟天下的心和愿,所有的一切人事物都順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13.夏曉荷學長:
使百姓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體現(xiàn)了管理的三重境界,最好的境界,是百姓“不忍欺”。而要做到最高境界,就是要像古代圣王那樣,愛民如子,視民如傷,政令都是為了百姓的福祉,以仁義忠恕、以道義管理國家和企業(yè),以及家庭,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互相關愛、互相尊敬、互相幫助,就像一體一樣。在上位的管理者,如果能做到修身為本、教學為先、重用賢人,用仁義忠恕之道管理,就會取得很好的管理成果。
14.馮繼紅學長:
感恩劉教授慈悲開示!
管理的三種境界: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以不忍欺為最佳。
一個人尤其是領導者對身邊的人事物,有至誠恭敬心,自然而然的影響波及到遠方,他的言行令民眾信服。領導者和下屬是榮辱與共的一體關系,“見之饑寒為之哀,見之勞苦為之悲”,視民如傷,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才能“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彼此互相感恩,互相合作,團結互助。
“民不求而得所欲為之信”,領導者心心念念都是關心人民的福祉,想把百姓帶領好。而他自己先做出表率:重視道德,正己化人,秉持了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的理念,嚴于利己,重用賢人。并把仁義忠恕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方能達到不忍欺的境界。
讀古籍看經(jīng)典,它都不是純粹的理論,都能夠在實踐中被運用,能夠做出效果,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社會依然適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培養(yǎng)人們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民族自信!!
15.李平學長:
管理的三個層次,1、不能欺,2、不敢欺,3、不忍欺。管理企業(yè),能夠達到民眾不忍欺的境界!在實踐中運用,以德化人,潛移默化使人轉惡為善,所以管理者自身要約束,注重德行的修養(yǎng)。
感恩老師的教誨!
感恩身邊的一切!
16.王麗學長:
中國自古以來,已經(jīng)形成了長期統(tǒng)一的歷史,就像一個超級市場一樣,可是我們放棄超級市場的管理方式,去學習小攤販的管理方式。還認為這是很高明的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喪失了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體論》“德之為政大矣,而禮次之也,夫德禮也者,其導民之具歟。太上養(yǎng)化,使民日遷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其次使民交讓,處勞而不怨;此治之次也。其下正法,使民利賞而歡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此治之下也”。
遠古時期,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等,他們都能夠正己化人,重視道德。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轉向善良。但是卻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這都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的、自然而然的、這是最高層次的。
用禮法來治理,人們即使身處勞苦,也沒有怨言,而且還能夠做到相互禮讓,這是次一等的治理。
最下一等的,就是用法律來端正。讓人們因為喜歡賞賜,獲得利益,而歡喜去做善事;因為畏懼刑罰,而不敢去做違法亂紀的事。這是最低層次的治理。
古圣先賢,所追求的“圣賢政治”。它通過正己化人,以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最后達到的是不忍欺的境界。
“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人民沒有提出要求,做領導的,做君主的,已經(jīng)看到了他們的需求,念念都在關心著人民的福祉,念念都想把百姓給帶好。叫“信”。一個君主,能夠主動地看到百姓的需要,在百姓還沒有提出需要的時候,就已經(jīng)滿足了他潛在的內心的需求,民眾肯定是對他感恩戴德。
“除天下之害,謂之仁”。《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做人民的父母,做人民的領導,應該是知道人們喜好什么,自己也喜好;人民厭惡什么,自己也厭惡。人人都喜歡人際關系和諧,人倫關系穩(wěn)定。每一個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安樂的人生。不要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領導者知道了,人們的這樣的需要,就要興起倫理道德的教育。人們不喜歡顛沛流離、不喜歡戰(zhàn)爭,做領導的也要解民之憂,濟民之困,不要動不動就挑起戰(zhàn)爭。
“天下之害”可能就是君主本身。假設這個君主本人,利欲熏心,驕奢淫逸,為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欲望,就會去盤剝殘害百姓,傷害百姓的利益。所以他本身就成了天下之害。要除天下之害,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不合適的欲望給去除。
“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也”,仁愛和誠信,和睦與道義,都是帝王治國的法寶。達到不忍欺。因為古圣先賢,把這些法寶運用得很好。看古書,看經(jīng)典,這些理論,它都不是純粹的理論,都能夠在實踐中被運用,能夠做出效果,所以才讓人生起信心。
《史記》中就記載,
子產(chǎn)治理鄭國,把法律監(jiān)督機制設計得很嚴密,很合理。想欺騙他都做不到,達到“不能欺”的境界。
西門豹治鄴縣,把這個法律設計得非常的嚴苛,只要一犯法,給以嚴懲,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沒有人敢欺騙他。達到“不敢欺”的境界。
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賤,治理單父,他秉持了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的理念,嚴于利己,重用賢人。并把仁義忠恕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最后達到“不忍欺”的境界。
孔老夫子說:我聽子賤說過,一個人對身邊的人事,有至誠恭敬之心,有精誠之心,這種影響自自然然地會波及到遠方。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身作則。把圣賢的智慧與經(jīng)典智慧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心地光明,神鬼敬;一身正氣通天地,正己化人無形中,引經(jīng)據(jù)典提高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信,文以化人在其中;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轉向善良,潛移默化,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境界中,這就是《群書治要》。
無限感恩古圣先賢把所有智慧編輯成經(jīng)典,教化全人類。
無限感恩劉教授以身作則,立身垂范,精彩講解,教化全人類。
無限感恩所有義工老師義工學長們和所有付出的人,弘護正法,利益全人類。
學生非常慚愧每一天的不精進學習,不精進的工作,不精進的生活,升起大懺悔心!以后的每一天都要拿出精進狀態(tài)學習,工作,生活,才配做圣賢的弟子,才配劉教授的立身垂范,才配所有付出的人,在日常中做好每一個角色,力行經(jīng)典智慧成就智慧人生。
慚愧學生—精進班—和組—王麗
17.張靈學長:
學以致用,六項要求,
第一,就是要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事情;
第二,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并努力改正;
第三條,以利他之心多行善事;
第四條,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
第五條,每天都要感恩身邊的一切;
第六條,一定要謙虛,唯謙受福。
每天參照以上六點去落實。感恩劉教授諄諄教誨
18.蕭含學長:
感恩劉教授!
聽下來,才知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多么的智慧。從不敢欺到不能欺,再到不忍欺,臣忠是結果,其原因就在于君仁,視民如傷。正如陶學長提示的,不忍欺,反省自己在各個群體是否做到?利他,體諒、理解及成就他人為根本。感恩身邊的一切;謙虛,惟謙受福。
19.成曉鸞學長:
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君愛民如子,取信于民,視民如傷。現(xiàn)在的企業(yè)就像以前的大家族。都學習傳統(tǒng)文化,靠道義維持企業(yè)發(fā)展,必定祥和。君發(fā)布政令,處處想到的是百姓,那愛民如子的境界必定感召百姓。就會出現(xiàn)不忍欺。上下團結一心。個人也是一樣,有至誠之心,之忠之心,必感召他人,以誠相待。
20.張月榮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各位老師學長們好!
學習《管理的三境界》心得收獲:
1.管理的三個層次: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
2.管理者做到視民如傷。齊家、管理企業(yè)、理政才能達到民眾不忍欺的境界。
3.君仁臣忠:仁愛忠信,利他精神
4.為老百姓謀福利。
感恩劉教授教誨!
學生:張月榮禮
2021年12月19日
21.周慧心學長:
學習心得:三個境界: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管理的核心以德服人,正己化人,以溫柔的方式和倫理道德教育教導百姓,真誠的體諒理解他人的處境,讓人很容易接受,同時喚醒了人們的良知,知恩感恩,使人們自覺的遵守。
22.袁媛學長:
本課內容精髓有四點:
1.管理的三層次: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
2.管理者做到視民如傷,齊家、理政才能達到不忍欺的境界。
3.信為先,取信于民為第一要。
4.君仁臣忠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君仁在前,臣忠在后。
管理不僅在機構和團體,管理處處有,實質是關系的合理化、和諧化、一體化、高效化。作為教師,與學生,與同事,與家長、與領導,都應從信入手,視生如子,行必利他,不能欺,不忍欺,以真生命引發(fā)真生命,以光明啟發(fā)光明。
23.劉興寧學長:
學生劉興寧2021年12月17日
尊敬的劉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大家好!
末學劉興寧學習第32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一、中國式管理是古圣先賢總結出來的一種管理文化,一種建立在原則基礎上的規(guī)律,也就是所謂的“道”,依之而行,國家之興盛、企業(yè)之常青、家庭之和睦,皆不遠矣。
二、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三種不同層次的管理“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子產(chǎn)治政,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最高境界就是不忍欺,哪怕沒有人監(jiān)督,就如同有人監(jiān)督一樣。孔子他老人家道出真諦,一個人對身邊的事物至誠恭敬,其影響一定會波及到遠方,即便月下捕魚老翁沒有人看見也能夠自覺地按照子賤制定的規(guī)則制度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三、要想治理好國家,必須首先取信于民,在《群書治要》中,這些國家的領導者對待人民就像父母慈愛兒女,就像兄長慈愛弟弟,“見之饑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之悲。”而且“視民如傷”,把老百姓視為傷病一樣加之關愛體恤,甚至視為自己的傷病來關愛體恤,那么被領導者必定回報的是感恩之心。
四、“發(fā)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也就是頒布政令念念為天下人帶來福利,而沒有偏私,這才是道。
五、只有依據(jù)道,來齊家、治企、施政,才能夠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忍欺,不治而至。
感恩各位老師和學長辛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