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特殊性
所謂公務員職業道德,是指國家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作為社會分工的產物,公務員職業具有特殊重要性。與其他職業相比,公務員職業具有地位突出、角色多樣、對象特殊、責任重大等四個主要特點,承擔著對整個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任務,因此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的重點。公務員職業道德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到公務員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其他行業職業道德的狀況,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的好壞。因此我們必須從關系到全社會反腐敗斗爭的成敗、關系到經濟改革和經濟建設的成敗、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特殊性。
一、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特點
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公務員思想道德素質,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與一般職業道德相比公務員職業道德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明顯的政治性。公共行政首先與政府活動有直接關系,是圍繞執行公共權力而展開的活動和關系,公務員的職責是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公務員職業直接體現著國家意志。公務員道德本質上體現著政治的價值追求,體現著社會利益的分配。公務員道德的這種政治屬性,明顯地體現在具體的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之中。忠于國家、擁護政府無一例外地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義務和天職。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公務員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是人民的公仆。,他們所掌握的權力,從根本上說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來為人民謀福利。
第二,一定程度的強制性。一般而言,道德主要來源于社會的價值觀念和信仰之中,一般也沒有特定的形式,主要依靠社會輿論、習慣、良心、信仰來維持和保障實施。公務員職業道德卻不完全相同。由于公務員職業是關系到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前途和命運的職業,公務員在社會中擔負的責任極其重大,社會公眾對公務員的職業素養也賦予了極高的期望值,同時,公務員的職業道德也來源于國家和政府有關行政活動的法律、政策、規章、制度,而這些都具有法律的效力和行政的效力。由于道德與法一致性的存在,許多國家和政府既將公務員道德以法的形式規定下來,又將道德的規范納入到法律條文之中,形成了公務員道德法制化的傾向。由此公務員道德在實現方式上,除了主要通過行為評價之外,也逐步通過強制的手段,從而較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相比,具有了強制性與非強制性并舉的特點。
第三,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示范性。公務員職業與其他社會職業相比,其最大特點在于依法行使公共權力,對整個社會的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公務員既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和維護者,又是公共意志的體現者和執行者;既是公共活動的組織者和教育者,又是公共人際關系的協調者和設計者。在社會生活中,公務員的職業顯然處于“組織”、“協調”、“控制”、“管理”、“服務”的地位。公務員的職業特性,使得公務員道德對公務員的行為和內心規范上,已超出了對于公務員個體的范圍,而是通過公務員個體達到對全社會的調整。公務員的職業道德狀況,也直接影響到其他各行各業、乃至全社會的道德狀況。因此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在社會道德體系中,處于示范領導的地位。
二、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特殊性
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不同于其他領域職業道德建設的特殊意義。
具體地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對于國家公務員隊伍的自身建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國家公務員特別是國家高級公務員是全社會的表率。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是各級公務員必備的品格,也是黨和政府對他們的起碼要求。當前,我國公務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極端腐敗分子是少數。特別是近兩年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廉潔自律的一系列明確規定后,大多數公務員都能自覺遵守。但是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在領導干部中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同志的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不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要求”。因此,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必須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和弄虛作假、虛報浮夸、搞形式主義;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反對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發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敢于同各種不良現象作堅決的斗爭,勇于改正缺點和錯誤,反對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好人主義;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反對揮霍浪費、講排場、比闊氣等庸俗作風;發揚廉潔勤政的作風,立黨為公,高效實務,反對敷衍塞責、玩忽職守和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消極腐敗現象。這對于解決公務員隊伍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其他領域職業道德建設的成敗。這是由國家公務員職業的特殊性質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務員的特殊態度決定的。公務員職業的對象歸根結底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社會成員和豐富多彩的社會關系;其職業性質,則突出體現在所從事的是使由各行各業組成的社會有機體得以健康有序地運行所必須的領導、管理、協調、服務等精神性活動,人民群眾對國家公務員總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的。公務員的言行具有極大的教育示范性,公務員個人的思想品德、職業作風等,也極易引起人們的情感反應,并對他人有一種“引導”的作用。尤其是職業道德形式具體、規范明確看得見、感受得到具有傳播可感性。因此,公務員如果模范地遵守職業道德辦事公道、盡職盡責,言行一致,就會帶動其他職業的從業人員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反之,如果公務員隊伍中循私舞蔽、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盛行,廉潔自律成了一句空話,那么,上行下效,整個社會的職業道德必將受到嚴重踐踏。因此要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必須從公務員、尤其是高級公務員做起。國家高級公務員應帶頭遵守職業道德。早在1978年鄧小平同志就強調說,“高級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則,影響是很大的。現在不正之風很突出,要先從領導干部糾正起。群眾的眼睛盯著他們,他們改了下面就好辦。”(注:引自《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25頁。)這說明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成敗制約甚至決定著其他領域職業道德建設的成敗。
第三,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風氣的好壞。孔子曾經說過:“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注:引自《論語顏淵》。)其意是說,為政者的道德作風好比是風,老百姓的道德作風好比是草,風往哪邊吹,草就往哪邊倒。這是對為政者的道德對民德、民風的影響的生動比喻。一般說來,為政者如果重視道德,愛好禮義,任賢選能,沒有貪利之心,這種風氣就會影響老百姓學禮義、講道德、美風俗。反之,為政者不重視道德。不講禮義,嫉賢妒能,偏私好利,就會影響老百姓不學禮義、不講道德,社會風氣就會變壞。因為“上者民之表也”(注:引自《大戴禮記主言》。),“上行下效,捷于影響”(注:引自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這就是說,為政者的道德及其風氣,對老百姓的道德和風氣有很大影響,比影之隨形、響之隨聲還迅速。
實踐證明“上行則下效” 、“正人先正己” 、“身教重于言教”是合乎道德運行規律的。這一規律,古代適用,今天也適用。當代的公務員職業道德對整個社會風氣具有同樣的影響力。如果公務員不用權為公,從事權錢交易,那么其他從業人員也會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加以效仿,巧立名目,索取錢財,以致“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彌漫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角落,形成惡劣的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江澤民同志在中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深刻地指出:“我們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無論是日常工作中,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廣大黨員和干部樹立好的榜樣。”可見,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對于改善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第四,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敗。《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在闡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時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即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可見,全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衡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敗的重要尺度之一。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