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湯池鎮加強道德教育、構建和諧城鎮的調查與啟示
劉余莉
(中共中央黨校,北京 100091)
【摘 要】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為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設和諧城鎮,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成立了非政府組織“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并以此為依托,設計了教育目標和一系列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對推動我國道德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將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動的作用。
【關鍵詞】榮辱觀 道德教育 和諧社會
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為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和諧城鎮,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 成立了非政府組織“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該中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為校訓,培養社會亟需的德行教育師資力量和社會文化教育工作者。這些老師深入村鎮、農戶家庭,義務性地展開了小鎮全民倫常的教學,目的是從孝敬父母、尊師重道、敬老愛幼、鄰里相讓,誠信互助等點滴做起, 營建幸福人生、和睦家庭、誠信商家、和諧鄉鎮, 使廬江人民成為“父慈子孝、領導仁德、下屬忠誠、夫婦恩愛、兄弟和睦、朋友有信”的好公民,把廬江建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禮義和諧的“中華傳統美德示范區”,成為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范。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該中心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教育活動,這主要包括:1、和諧社會教育系列:如幸福人生講座、榮辱觀與和諧社會、榮辱觀與傳統文化、倫理道德與社會安全等講座;2、構建和諧示范鎮活動系列:為構建和諧示范鎮,鼓勵村民將德行教誨落實于生活當中,提出“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鎮做起,從我縣做起”的口號,組織表彰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活動,以期樹立優良的鄉鎮民風;3、愛國教育系列:每周一早晨固定舉行升國旗儀式并講述愛國與德育故事;4、網絡遠程教學: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遠程教學板塊由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提供,目前教學欄目有教學綱要、教師心語、和諧之鄉、課程公告等。
經過不到半年的努力,湯池鎮的民風就有了顯著的好轉,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際關系和諧:這可以概括為“兩多兩少”:即家庭和睦的多了,婆媳不和的少了;孝順好學的孩子多了,鄰里吵架的少了。
二是鎮容鎮貌變化:以前湯池鎮街道兩邊堆滿了雜物、臟物,污染環境還堵塞交通,而現在街道明顯整潔了,道路暢通了。這是因為大家看到文化中心的老師們經常成群結隊地在大街上撿垃圾,在老師們的感化下,大家都越來越自覺地保護環境衛生,亂扔垃圾的越來越少了。
三是村鎮民風好轉:例如:以前超市里看商店時很緊張,但還經常丟東西,自從中心的老師們講課后,不用太看管貨品,東西也很少丟了。上海大眾汽車廠總經理,到湯池金孔雀度假村開會,把裝有幾萬元的公文包和手提電腦丟在了出租車上。司機張壽根發現后,想到失主心里會很著急,就趕緊尋找他。當這位總經理拿到送還的失物時,無限感慨地說:“錢倒無所謂,計算機里存的數據關系多少人的命運,我一輩子都賠不起。你們湯池人太好了。”張先生說:“不是我做得好,是中心教得好。中心來了以后, 大家都變好了。你的東西丟在別的司機車上,也一樣會還給你的。”誠實的張先生回顧自己的轉變時這樣說:“中心沒來以前,我思想境界不太高,拾到東西不一定還給失主。可是聽了中心老師教我們做好人的課程以后,明白應該替別人著想。思想變了,行為就自然變了。”
四是黨群關系密切:王崗村的村書記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體現民意,才能得民心”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被選為勞動模范。民風顯著好轉,當地政府領導對倫理道德教育也增強了信心。鎮委王勇生副書記感慨地說:“以往靠行政命令來約束人的行為,收效甚微。現在人們接受倫理道德教育后,大都能自覺自愿地遵守社會公德。我們很有信心和決心要把這樣好的教育進一步向深層次推進。”
從湯池鎮道德教育的成功案例中,可以提煉總結出構成有效道德教育模式的必要條件,并提升為全國的指導。
高度重視道德教育的地位:秉承了《禮記》上“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理念,切實高度重視道德教育在構建和諧城鎮中的重要作用;樹立了道德教育的明確目標:在道德教育的目標上,繼承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理念,堅持教育的目的是“長善救失”:使人的過失得以挽救,而使人善良的方面不斷增長。
采取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說文解字》把“教”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身體力行的感化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是開啟人的愛心、羞恥心而不是強制灌輸一種理念,強調“正人先正己”、“身教勝于言教”;注重道德教育的先后次第:遵循了《論語》上“孝弟也者, 其為人之本與”的理念,以《弟子規》為課本,從培養人的孝悌之心開始,進而教導人做到“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形成了完整的道德教育體系:借鑒了中國傳統社會把道德教育看成是一個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構成的完整體系。例如中心特別針對青少年、家長和老師設置了不同內容和程度的德育課,并通過“大方廣文化網”在全社會普及道德教育。強調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開始(“育,養兒使作善也” 《說文解字》);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社會教育應當秉持孔子提出的“思無邪”的理念。
加強了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廬江文化中心的成立受到當地各級政府的支持、幫助和鼓勵,并從各種制度上保障道德教育的落實。每年由鎮政府主辦、中心承辦以下活動:敬老尊賢迎春茶話會,鎮政府與中心向70歲以上老人致贈敬老金;年終孝親祭祖——宣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道理;重陽節敬老愛老活動;結合相關節日表彰好媳婦、好婆婆、好母親、勞動模范、模范青年、好兒童、好爸爸、孝子、孝女等道德文化活動。
湯池鎮在加強道德教育、構建和諧城鎮中取得了顯著效果,感動了許許多多來自全國各地到湯池參觀學習的人,并且還引起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的關注,并將把這套模式推薦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如果說昔日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制”奏響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序曲,那么今天皖中廬江湯池鎮的“中華傳統美德示范區”則掀開了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鄉鎮的帷幕。因為社會主義榮辱觀本身就是中華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不僅僅是一個提高效率、維護公平的社會,更是一個導人向善、促進道德進步、體現道德精神的社會。因此, 認真總結湯池鎮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把他們在實踐中富有成效的經驗總結提升為全國的指導,對于我國當前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倫理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無疑將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