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夢潺 申靜思
2023年5月7日,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主辦的首場《群書治要》公益講習會在北京國家體育館新聞發布廳舉行。《群書治要》作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本次《群書治要》講習會旨在從古圣先賢傳承上千年的文明瑰寶中汲取智慧,通過學習歷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精華,“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更好地解決21世紀個人、社會和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與危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推進中國乃至世界走向善治。
本次講習會的主講嘉賓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主任劉余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后、中國佛學院講師、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執行主任谷文國博士;劍橋大學博士、博士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倫理學博士、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副主任聶菲璘博士。講習會由《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羅嘉羽博士主持。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和嘉賓包括:北京大學教務長辦公室主任孫華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正高編審、經濟與社會部主任儲峰女士;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政治學理論教研室副主任齊惠教授;英國威爾士大學趙艷霞教授;中國外宣通訊社社長、總編輯胡樹萌;北京師范大學中華文化傳播中心副主任夏紅;北京芝麻花餐飲有限公司伍小所董事長、韓志偉總經理、何銘東運營總監;北京云狐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胡海龍、王曉杰賢伉儷;海南省家國芹懷科技有限公司程從銀董事長;沈陽第一水泵有限責任公司宋景堯董事長;北京京房國鑫物資有限公司梅雪峰董事長;陜西吾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楊崳欽董事長;山東慈明學校劉秀霞校長;原華邦公司楊曉東董事長;中國最美義工、中華慈善楷模郭生芳女士,以及《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副主任譚英教授,王芳博士,夏俊松董事長,以及程麗君博士、邢夢潺博士、郭家瑞博士、李紅姍、熊雅昭老師。本次活動還吸引了來自海南、深圳、天津、山東、陜西、河南、遼寧等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和踐行者120余人。
活動伊始,由北京大學教務長辦公室主任孫華等致辭。
孫華教授結合自己的研學體會,分享了他對《群書治要》的認識及未來弘傳建議。他說:“‘古鏡今鑒’是《群書治要》的一個核心。因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今鑒則是提供應有之義,即怎樣讓歷史之群書成為今日之治要。”他還表示,《群書治要》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無論是宇宙觀、道德觀,還是天下觀、社會觀都已經自然而然融入到他的工作、生活中。關于《群書治要》未來的發展,孫教授提出了三點建設性的意見:學術研究的自律;打開邊界的自省;面向未來的自覺。最后,孫教授認為面向未來,人是最關鍵的。他衷心祝愿《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能夠“得天下英才而育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任天下英才而成就之”。
在專題講習環節,谷文國博士從學術研究層面,做了以《三教視野中的<群書治要>》為題的報告。他首先通過分析經、史、子三教之關系,提出研究《群書治要》的新視角、新路徑。其次,他又介紹了魏徵編纂《群書治要》“有所取有所不取”的初心,提出了周覽泛觀的學習路徑和窮理盡性的學習目標,以及注重以關鍵字為突破口,來認識《群書治要》之核心要義,比如“道”“教”等。此外,他還引用魏徵對《群書治要》的定位“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提出學習研究《群書治要》的價值。
聶菲璘博士則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層面,以《<群書治要>中的德福觀》為題,從“德福一致的歷史驗證”及“德福一致的作用原理”兩部分做了精彩演講。在第一部分中,她通過講述“鄒穆公囊漏貯中”,和珅“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楊震不收四知財”的歷史故事,為德福一致的觀點提供歷史驗證;第二部分則從必然性、普遍性、相應性、歷時性、放大性、變易性等方面,講解德福一致的作用原理,從而得出“存亡禍福皆在己而已”“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的結論。
劉余莉教授分享的主題是《<群書治要>中的人生智慧》。劉教授著重強調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指出當今社會逆倫現象、突破道德底線的問題時有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所致,通過研習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倫八德”的教誨,敦倫盡分,培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的品德,可以預防甚至避免這些社會問題。第二,培養人的德行,需要認識“福田心耕”的道理,從心做起。因此,需要勤耕恩田、敬田、悲田。恩田以孝敬父母為代表,“百善孝為先”,從孝敬父母培養一個人的恩義道義情義的處事原則,以及對人的恭敬心、同情心、耐心等;與人交往應注意“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敬田以尊敬老師為代表,“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培養謙敬之心,可以獲致吉祥如意,故古人云: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用;悲田就是培養自己的同情心,面對他人的苦難不能無動于衷,而應拔人于苦。此外,擺脫名韁利鎖,看破財色名利等身外之物,才能獲得身心的真正自由。第三,強調要學儒,而不僅僅是搞儒學。學儒的關鍵在于身體力行,即《中庸》所講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注重知行合一,否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學習傳統文化要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做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才能體會“君子坦蕩蕩”的境界。學儒的宗旨在于成就君子圣賢,即《論語》中所講的“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專題講習結束之后,現場嘉賓就自己多年學習傳統文化分享了心得體會。齊惠教授從發心、本心、同心三個心分享學習體會,指出劉余莉教授及其團隊無我的發心,貫通了古圣先賢的本心,而這些不離日用倫常的本心,感召大家同心凝聚力量,一起提升修養,弘揚古圣先賢的智慧;海南省家國芹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從銀先生,分享自己辦企業的初衷是用生命換使命,提出愿意將中國的水芹文化帶給全世界;北京云狐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胡海龍先生提出,學習《群書治要》需要學修結合,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力行,學習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影響他人;沈陽第一水泵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宋景堯先生表示在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之前,自己上過大學,但沒有讀過《大學》,自身最大的一個習氣就是“傲慢”,既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幸遇傳統文化后,他意識到即便習氣深重,但也必須下決心改正,因為只有改正了才能好,不改永遠好不了;《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副主任王芳博士,則通過追憶和劉老師同窗共讀期間的諸多小事,使得觀眾被劉老師言行修持深深打動的同時,更感受到“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的道理;劉教授的學生程麗君博士則提到,對于曾經一度使自己困惑的、關于何以妥善處理“物與我”“人與我”以及“我與我”之間關系等復雜問題,在跟隨劉老師學習之后,她慢慢找到答案。現在她懂得用一顆平常心、清凈心處理生活中的諸多紛擾,在大大小小的挑戰面前,能夠做到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勇擔使命。
最后,孔書記為本次《群書治要》講習會做總結發言。她說:“這是一次成功的講習會,一次圓滿的講習會,一次‘非常受教育’‘非常有意義’的講習會。”在她看來,一方面中國國家體育館——一個奧運會時全世界萬眾矚目的地方,運動健兒揮汗拼搏的地方,五星紅旗不斷升起的地方,全世界人民為運動健兒加油、吶喊的地方,在這個地方需要發出中國聲音。而三位主講老師正是在這里,把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重要思想內容,從一個不同視角闡釋出來,這便是最有力、最動聽的“中國好聲音”;另一方面,從政治上來講,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個人娛樂、甚至不僅是為了個人修身,更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我們的民族好、國家好、天下好,當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該自覺肩負起這一重要使命,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圖大業,必須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則是激活每個人精神力量的活力與源泉;從個體角度而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每個人自身具備創新發展的能力、勇氣與擔當,而每個人內生動力的激發、潛力的挖掘,仍然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只有喚醒每個人內在的道德良知,把“小我”換成“大我”,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以及古圣先賢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們才是一個大中國、大中華,才能有一個亮堂堂的大世界,即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劉余莉教授率領的《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群書治要》中修、齊、治、平思想進行深入挖掘,通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國家高端智庫課題、專題授課、公益講座、出版專著和普及讀物、利用各類新媒體免費推廣等形式,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使典籍中的文字活起來,卓有成效地推動了《群書治要》在新時代的弘揚。
為了使更多志士仁人全面認識《群書治要》,進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研學實踐,共同致力于挖掘《群書治要》中的深邃思想智慧,推動《群書治要》發揮經世致用的價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擬定期舉辦《群書治要》公益講習會,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堅定文化自信,改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做出真實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