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群書治要》的觀人之道
2013-04-18理論探索

【全文7044字  閱讀需要15分鐘】


古人重視觀人,不僅爲了知人善任,亦在於自知?!度簳我酚^人的八個方面,即觀言、觀事、觀行、觀友、觀德、觀佞、觀心、觀誠,對如何辨別一個人德之賢不肖,才之能與否條分縷析,娓娓道出,足可爲後人借鑑取法。

 

一、觀言

 

觀言,就是要觀察一個人的言語。《周易》有言:“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薄?〕(P244) 也就是要從其語言所呈現出的特點而逆測其心理, 進而了解其德操、性情。古人謂言爲心聲,故知人莫善於觀言。

《論語》中有很多經典的觀言之例。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人花言巧語,致力於言語的好聽,而僞裝出和善的面目,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熬佑G於言而敏於行?!币嗉匆粋€君子,在言語上應該緩慢不疾,但在行爲上要敏捷、雷厲風行。正因爲一個人巧言令色,很少有仁德之心,所以“君子不以言舉人”。不可因爲他說得很好聽,就對其委以重任?!墩撜Z》上也說:“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個人言雖動人,卻未必實有其德??鬃又^既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便是此理?!陡底印飞险f:“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薄?2〕如果君主喜歡德行,那麼下級、屬下都會紛紛地去修養自己的品行;如果君主喜歡言談,下邊的人都會爭相修飾言辭,文過其非。“修行則仁義興焉,飾辯則大僞起焉?!比巳硕贾匾曅摒B品行,天下的仁義之風就興起來。倘若人人都去逞言飾辯,虛僞的風氣就會興起,古人謂之上行下效,這是必然的征兆?!暗抡唠y成而難見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钡堑滦械某删褪呛茈y的,也很難被發現、被看見,而言語是很容易被編造的,也很容易取悅人?!跋韧踔灾祝鴲傊弑?,故不尚焉?!惫怕}先王都知道說之容易,且愛聽好話的人很多,所以並不崇尚言談?!安蛔鹳t尚德、舉善以教,而以一言之悅取人,則天下之棄德飾辯以要其上者不尠矣?!比绻蛔鸪缳t能之人,重視道德,即通過引導人們向善來教化百姓,卻只說句好話來取悅人,那麼天下背棄道德,追求言辭、修飾、能言善辯,來要求他們的君主給他們封賞的人就不會少。因爲“德難爲而言易飾也”,德行很難修養,很難成就,但言語卻很容易修飾。所以,孔子雲“聽其言而觀其行”。不過,懂得觀言之妙尚不足,還應懂得“觀言不如觀事”之理。

 

二、觀事

 

觀事,就是要看一個人所做的具體事情以及如何去做。在《論語》中孔子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如果所有的人都厭惡他,你也不要輕易地相信,要認真地去考察;如果所有的人都喜歡他,你也不要認爲他很有德行,你也要認真地去考察他。子貢曾問孔子:“鄉人皆好之,何如?”全鄉的人都稱歎他,認爲他好、喜歡他,這個人怎麼樣?能不能判斷他是一個善人呢?孔老夫子回答說:“未可也”,還不一定。子貢又問:“鄉人皆惡之,何如?”如果全鄉的人都厭惡他,那可不可以判定這個人就是個惡人呢?孔老夫子就說“未可也”,仍然不能夠判定。孔子繼續說:“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辈蝗缛l裡善良的人都喜歡他,不善良的人都厭惡他,這樣才能夠判斷出這個人的善惡。

《六韜》上講,如果不審慎地考察一件事情,只是聽人們的贊譽來判斷一個人,很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熬允浪字u者爲賢智,以世俗之所毀者爲不肖,則多黨者進,少黨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賢,忠臣死於無罪,邪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故其國不免於危亡?!比绻饕允浪状蟊娝Q贊的人爲賢德、智慧之人;以世俗大眾所毀謗的人爲不肖之徒,那麼黨徒多的人就會被舉進、推薦上來擔任領導;而不願意結黨營私、黨羽少的人就會被罷退。這些邪曲不正的人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把真正賢德的人給蒙蔽了,致使信者見疑而忠者被謗。邪曲不正的臣子以虛有的聲譽,取得了領導的位置就會使這個世間的亂象越來越嚴重,一個國家就免不了要危亡。觀言之余更要觀事,便是要杜絕逞口舌之能之徒混淆是非,而薦舉幹練之才、有爲之人。

 

三、觀行

 

所謂“觀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度簳我?說苑》提出“六正六邪”以觀人之行?!傲撸阂辉幻妊课磩?,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幾,得失之要,預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白意,進善信道,勉主以體誼,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寐,進賢不解,數稱於往古之德行事以厲主意,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複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爲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國家昏亂,所爲不道,然而敢犯主之顔面,言君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爲六正也”?!?3〕( P34- 36)若人之行能達到此六正之一的便足可取用授任。然而此六正之臣實屬難得,得其一便足以正視聽黜奸佞。加之佞臣讒言,人君能用而不疑亦屬不易,故人君不但要獎掖此六正之臣,尤應辨別所謂六邪之人。

“六邪”,即六種邪曲不正的行爲?!耙辉话补儇澋?,不務公事,與世沈浮,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薄岸恢魉越栽簧疲魉鶢懡栽豢?,隱而求主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薄叭恢袑嶋U诐,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疾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內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薄拔逶粚嗌脛?,以爲輕重;私門成黨,以富其家;擅矯主命,以自顯貴。如此者,賊臣也。”“六曰諂主以邪,墜主於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惫识?,觀人之行不僅要知六正,更要明辨六邪。古人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正者難容而邪者易進。人君唯有明察人臣之正邪,方能揚善除惡,避免危亡。

 

四、觀友

 

觀友,就是要觀一個人結交的朋友?!秾O卿子》上說:“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智,必求賢師而事之,擇賢友而友之?!薄?〕一個人雖然稟性質樸、美好、美善,心智非常聰慧,但必須求賢師學習,擇賢友交往?!暗觅t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比绻愕玫降氖钦嬲t明的老師,並向他學習,那你每天所聽到的都是堯舜禹湯、古聖先王的道理。堯舜禹湯都是很有德行的人,都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怨天尤人的人。他們的德行很高,確實可以讓後人效仿?!暗昧加讯阎瑒t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 得到好的朋友和他交往,你所見到的都是忠誠信實、恭敬禮讓的品行?!吧砣者M於仁義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你每天進修仁義以求進步,卻不知不覺,這是潛移默化的結果?!敖衽c不善人處,則所聞者欺誣、詐僞也,所見者汙漫、淫邪、貪利之行也,身且加於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比绻F在結交的都是不善之人,所聽的都是欺騙、巧詐、虛僞的言行,所看都是邪汙、卑下、放蕩、邪曲不正、貪圖利益的行爲,致使自己會被刑罰處罰還不知不覺,這也是潛移默化的結果。擇友不可不慎,是故,孔子便曾言毋友不如己者。古人常說:“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焙蜕屏嫉摹⒂械滦械娜私慌笥?,親近這樣的善友,就像在霧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樣,雖然打濕不了你的衣服,但你時時都蒙受他德風的滋潤,就是不知不覺中你也有了這種熏陶。

古人雲:“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者焉?!迸c善良的人交往,就像進入種植著芝蘭的房屋,久而久之,你聞不到它的香味,因爲你已經被它同化了。和不善的人交往,就如同進了一個賣鮑魚的店鋪,一開始進去的時候,你還覺得腥臭難聞,但在裡面時間長了,就聞不到這種腥臭了,你也被它同化了。所以,君子必須謹慎地結交朋友。古人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正是交友之重。

 

五、觀德

 

觀德,就是要觀一個人的德行。觀德有很多方法,《六韜》提出從仁、義、忠、信、勇、謀六個方面,來觀察一個人的德行?!案恢环刚撸室??!弊屢粋€人富裕起來,而不觸犯禮法,這是仁的表現。“貴之而不驕者,義也?!笔挂粋€人尊貴,而不驕慢,這是義的表現?!案吨粚U?,忠也?!笔谟杵涔俾殻华殧鄬P?,這是忠的表現。“使之而不隱者,信也?!弊屗プ瞿呈?,他對你沒有隱瞞,這是信的表現?!拔V豢终?,勇也?!弊屗庫段ky的境地,看看他有沒有恐懼。如果他沒有恐懼、泰然自若,說明此人勇敢。“事之而不窮者,謀也?!弊屗幚硪恍┦虑?,甚至是突發事件,看看他會不會困窘。他如果不困窘、不會計窮,說明他有謀略。但這六個方面不可顛倒,必須按照仁、義、忠、信、勇、謀這樣的次序。仁、義、忠、信是基本的也是首要的德性,沒有仁、義、忠、信便不足談及其他。

古人說“貴爲天子,富有四海,德不謙者,失天下亡其身,桀紂是也,可不慎乎?!币粋€人貴爲天子,富有四海,卻不謙虛,結果導致失去天下,喪失性命,這就是桀紂的所作所爲,怎麼能不謹慎?“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其中的“道”即“謙之謂也”。《易經》上有個道理,大可以守護天下,中足以守護國家,小可以守護自身,這個“道”就是謙虛。中國人說:“謙卦六爻皆吉”。謙卦的卦象是地山謙。平時高山都是處於平地之上,但在謙卦中,高山甯願居於平地之下。好比一個人才華橫溢又有權有勢,就像一座高山一樣,但他非常地謙卑,自卑而尊人,不居功自傲。這樣的人,即使很有成就、很有才華,也不會招人嫉妒,這正是擁有謙德所致。俗語所謂的“觀德於忍”、“一切法得成於忍”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所謂觀德,在古代中國本質上便是觀察仁、義、忠、信這些德性。而中國自古強調的忍字,就是這種德性的最高體現,同時也包含著古人最深刻的智慧。

 

六、觀佞

 

觀佞,就是要辨別出哪些是奸佞小人,以便遠離這些人。孔子在《論語》中說:“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敝祆湓谧⒅姓f“佞人,卑讒辯給之人也”。雖然“佞”之本意是有才智之人,而且不佞作爲自謙之詞常爲人所熟悉,但內中卻包含了有才卻不正之意。所以,觀佞乃是要從德性一面觀其事實,即德不稱則其余不足論。

《韓非子》言:“凡奸臣者,皆欲順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勢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狈彩羌槌?,都願意順著君主的心思去做,爲的是取得君主的信任和寵幸。君主認爲好的事,他就會跟著去贊歎它;君主所憎惡的事,他就跟著去詆毀它,這是奸臣,也就是佞人的意思?!缎滦颉分v齊國田巴先生與齊王的事跡就凸顯了觀佞的重要性。另一個眾所周知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所傳達的道理同樣如此。他們以此來勸諫齊王任用能夠犯顔直諫的人,因爲這樣才能夠看到自己的過失;而不要任用那些阿諛奉承的人,不爲巧言令色者所迷惑。

王安石曾經正色對呂惠卿說:“放鄭聲不若遠佞人。”可見佞人爲人所痛惡之極。這就尤須人君能正己正人,明察以辨奸佞。諸葛亮在《出師表》一文中曾言“親賢臣遠小人”即是此理。奸佞小人常易得志,恰在其能混淆視聽,惑人之心。所以,自古以來奸佞之徒深爲人所嫉恨,不得不防也。觀佞便是要正左右,進賢退佞,此人君不得不必知之道,必備之能。

 

七、觀心

 

古人曾雲“相由心生”、“言爲心聲”,從一個人之言行相貌可推知其德性之高下。凡寬厚的長者,都有一種慈眉善目之相,令人一見便欲親近。內心曲邪之人則多呈賊眉鼠眼之相。因爲一人之相貌,或者其神情都表現出其內心之德行,使人一見便知。此所謂觀心?!把誀懶穆暋保饕峭ㄟ^觀察人的言語,看他內心之仁厚刻薄?!陡裱詣e錄》上說,“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薄?〕( P91)德行淺薄的人心地刻薄傲慢,見到每個人,都有可憎惡、挑剔的地方,以爲皆不如己,故其鄙視之人很多。因此,所說之話也必定帶有鄙夷的味道。相反,“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行很高的人心平氣和,見到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都值得自己學習,所以他口裡所贊歎認可的人就很多。古人說“刻薄之人多有鄙吝之語,德厚之人多有溫潤之言” 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觀察一個人德行寬厚還是淺薄,從他說出的言語就能判斷。

觀察人心,不在其所說的話多麼悅耳動聽、善解人意,重要的是觀察此人是否有仁愛、惻隱、同情之心。《韓詩外傳》所載之事可見一斑:田子方出,見道旁有一老馬,棄之無養,羸弱不已。他長歎一聲,然後就問馬夫,這是誰之馬?車夫回答說,這是公家之馬,今疲老不能再用,所以便放之。田子方說,年輕的時候用盡了它的力氣,而年老力衰了,就把它給丟棄,仁者所不爲。因此,他就花錢贖回此馬。窮的讀書人聽聞此事,便知當歸附如田子方之類心有仁德之人。 田子方對待馬猶且如此,更不用說對待人了。故而,觀人之心以觀其仁德爲上。古人謂人者,仁也,倘若一人心無仁德,其余何足道哉!而一個人心有仁愛與否,確實爲人們所欲知。有仁心之人,處處推此仁心及於他人,故人皆坦誠相待,反之亦然。沒有仁心之人,大概是不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和厚愛的。所以,觀心首先就是觀察一個人的仁人之心,這就是孟子所謂的“異於禽獸者幾希”惻隱之心,也就是人之所以爲人的根本所在。而要從根本上去觀察一個人,就是看其有無仁愛之心。觀心之大,正在觀其仁心之寬厚與否。

 

八、觀誠

 

“誠”並不是誠懇的“誠”,而是依照事物所呈現的面目進行全面觀察。觀人之誠亦是如此。唯有對人進行全面的觀察才能夠得出一個不偏不倚的結論。

《周書》上說:“富貴者,觀其有禮施?!币粋€人很富貴時,看他是不是有禮好施,願不願意施舍貧窮的人?!柏毟F者,觀其有德守。”這個人地位卑賤,又貧窮,就觀他有沒有德行操守?!版詫櫿?,觀其不驕奢;隱約者,觀其不懾懼?!笔軐櫟娜?,觀他是不是不驕慢,不奢侈;處於困厄境地的人,觀他是不是沒有畏懼之心。“其少者,觀其恭敬好學而能弟?!蹦贻p人,觀察他是不是有恭敬心,好學上進,又能夠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其壯者,觀其潔廉務行而勝其私?!比说綁涯?,觀察他做事是不是廉潔有守,能夠克制自己的私心?!捌淅险?,觀其思慎、強其所不足而不逾?!鄙狭四昙o的人,觀察他的思考是不是縝密,讓他去勉強做他力所不足的事,他是不是能夠不逾越規矩。“父子之間,觀其慈孝?!备缸又g相處,看看是不是父親慈愛兒女,兒女孝敬父母?!靶值苤g,觀其和友。”兄弟之間相處,觀察他們是不是和睦友愛?!熬贾g,觀其忠惠?!本贾g相處,觀察君對臣是不是有仁惠,臣對君是不是竭忠盡智?!爸摇笔潜M己之位,竭盡全力地完成領導托付給自己的職責和任務,這就盡到了忠心?!班l黨之間,觀其信誠。”和同鄉、朋友之間相處,觀他是不是信實誠懇。“設之以謀,以觀其智。”讓他謀劃一個事情,看他的智慧如何?!笆局噪y,以觀其勇?!卑堰@個困難展示在他面前,看看他有沒有勇氣去承擔?!盁┲允拢杂^其治?!弊屗幚砀鞣N各樣的事情,看他有沒有治理的能力?!芭R之以利,以觀其不貪?!弊屗媾R利益的誘惑,看他有沒有貪心,夠不夠廉潔。“濫之以樂,以觀其不荒。”讓他沈迷於聲色、聲樂,看看他是不是荒淫無度,沒有放縱、沒有節制?!跋仓?,以觀其輕?!币岳?、名聲讓他高興,看看他是不是輕佻?!芭杂^其重?!弊屗鷼?,看看他夠不夠沈穩?!白碇?,以觀其失?!弊屗茸砭?,看看他酒後是不是有過失?!翱v之,以觀其常?!狈湃嗡?、放縱他,看看他還能不能夠信守倫常?!斑h之,以觀其不貳?!?疏遠他,看看他是不是有二心,夠不夠忠誠?!瓣侵?,以觀其不狎?!庇H近他,看看他是不是輕薄?!把}征其言,以觀其精。”反複地對比他前後的言論,看看他是不是精通自己所說的?!扒∑湫校杂^其備。”暗地裡訪查他的品行,看看他的品行是不是完備。既有對一個人平時的觀察,也有對其在非常時期的表現進行觀察;既觀察他的德行,也觀察他處理事物的能力。

中國古人的觀人之法對於我們現在觀察人、任用人仍然非常有幫助。學習這些觀人的方法,並不是旨在更好地算計、對付別人。而是爲了了解人性,防微杜漸,揚善而去惡。而真正觀察一個人,首先要求的是自己心地清靜。人心不靜,則難以明察萬事,如水鑑影,流波不能也。然而現在人心中波瀾很多,甚至生起波濤,時或大悲、大怒、大喜,致使心不清靜,因之對人的判斷,便不乏歪曲和偏激之處,難以曲盡其情。如果心地不清靜而去觀察人,往往導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我們觀察別人,要觀察得清晰徹底,重要的還是要提升自身修養,使自己身心清靜。這就是孟子所說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庇^人之法不盡於此,不過舉其要者。無論人君選官,平日交友,都當細心斟酌,以便進賢遠不肖,弘揚正直之氣而移風易俗化成天下。

 

 

參考文獻:

〔1〕朱  熹.周易本義?係辭下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劉余莉.群書治要?傅子〔M〕.北京:中國書店,2012.

〔3〕向宗魯.說苑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劉余莉.群書治要?孫卿子〔M〕.北京:中華書店,2011.

〔5〕弘一大師.格言別錄〔M〕.杭州:西令印社出版社,2012.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