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余莉 教授
尊敬的諸位領導,諸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群書治要》。就像陳老師剛才所介紹的,《群書治要》這一本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精髓。我們現在都在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那么學習傳統文化從哪里學起呢?讀了《群書治要》這一本書,可以說是用時少而獲益多。在短短的時間,通過這50萬字就可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給掌握住。這本書對于我們個人修身,家庭幸福 ,社會和諧,乃至于世界和平,都有重要的貢獻。所以我們今天從領導干部,學習《群書治要》的角度,來看一看領導干部提高道德修養,對自身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我們首先看第一個問題,領導干部道德維護的重要性。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講,為什么要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首先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他關系到國家的盛衰,一個國家由盛轉衰的原因在哪里?很多人都進行探討。
在《群書治要》中,有一本書叫《崔寔政論》。這本書這樣說到:大凡天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人主 ,也就是領導者,繼承太平的日子太久了,社會風氣逐漸變壞也不覺悟,政治逐漸衰落也不更改,而且還習慣于這種亂象。
安于危機, 逸樂看不到這種危機。有的人過分的沉溺于欲望的滿足,不理國家大事。有的人耳朵聽不進勸告和教誨的箴言,滿足于虛偽 ,忽視真誠。有的人在歧路徘徊 ,不知道何去何從。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為了守住自己的俸祿, 閉口不言。有的是被疏遠了的臣子,因為自己的身份低微,言語被廢棄不用。所以社會的法度綱常松弛于上,有識之士憂心于下。真是可悲呀!
我們看了這一段話,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赡艿谝粋€感受就是看不懂,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啊?你看我們現在人讀外文,讀得滾瓜爛熟。但是看自己的文言文,古圣先賢的智慧卻看不明白。其實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承傳至今。那么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宗特別的智慧,發明了文言文。這一個標準化的書寫工具。我們知道我們在小學的時候,都學語文,這個語文實際上包含了
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語 ,然后是文。語, 當然就是我們的日常用語,我們怎么說。而這個文呢?就是我們寫文章的文字,我們把它稱為文言。這個語和文如果不加區分的話,那就是我們怎么說就怎么寫。會有什么問題呀?大家知道會出現什么問題嗎?就像我們現在一樣怎么說就怎么寫,那我們在國外生活了四年半,回到中國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的一些用語,我們已經看不懂了。比如什么叫粉絲,我們去和一些老太太講什么叫粉絲,她能理解嗎?什么叫頂 ?什么叫PK?你看這些很多外來詞,你跟那些年紀長輩的人說,他們就不明白了。這說明什么道理呢?如果我們怎么說就怎么寫,四到五年,我們的語言就有一個小的變化,很多詞我們已經看不懂了。再過上百年 ,上千年呢?如果我們怎么說就怎么寫,后人再看前人所寫的東西,就像看天書一樣完全看不懂了,怎么能把我們的智慧經驗承傳給下一代,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們的老祖宗特別發明了文言文。這一個標準化的書寫工具,這有什么好處呢?也就說你要口頭表達的時候,你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擴展詞匯。但是當你一旦要寫文章,傳達思想, 傳達經驗的時候,都采取統一的文言文的格式。只要后人也掌握了文言文,也采取這種標準化的書寫方式,他就可以回到幾千年前,把孔老夫子、 孟老夫子的智慧,加以汲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文化代代承傳不衰。所以電腦的發明,很多人認為方塊字已經落后了。我們必須采取拼音的方式,才能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所以有人提出,我們要把文字都要拼音化。但是怎么樣呢?后來的科技發展,我們發明了自己的輸入方法,才發現這個漢字是最快的 ,最迅速的輸入方法。而且我們只要掌握了3000個常用字,只要掌握3000個常用字,這個報紙上的文章,你基本上都能看得懂。但是諸位朋友你要掌握多少單詞,你才能看懂英文的文章啊。所以最科學、 最先進的文字,是中國的文字,而且中國的文字它不僅是表音的,它還是表意的文字。因為你看到這個字,它就給你教育的啟發 ,給你一種智慧。后邊我們還會繼續講到。所以我們古圣先賢的聰明智慧,我們并沒有體會到對他升不起恭敬心。最后結果我們對自己的智慧寶藏《四庫全書》全都不能夠認識,不能夠深入。還要去盲目的向一個有200年歷史的國家學管理。
諸位朋友,我們現在都在講最先進的管理,那么請問最先進的管理在哪里?諸位朋友向哪里去學習最先進的管理,大家一提到最先進的管理,可能首先想到哈佛工商管理學院想到美國去學管理,或者去歐洲學管理,甚至去日本學管理。我們沒有人想到要向中國古圣先賢去學管理。實際上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古國,就像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企業。另一個企業,另一個國家有200年的歷史。那您是一個企業家管理者,請問您選擇向誰去學管理?我們向5000年的老字號去學管理,還是向一個有200年歷史的國家學管理?所以在金融危機過后,很多人就迷惑了。他說我們以前學管理,都是向雷曼公司去學習。結果怎么樣呢?現在他們都垮掉了。所以不知道該向誰學習,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很有遠見的企業家,把他們的目光轉向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文化。所以怎么樣呢?最后創下了中國式管理的很多案例。這個一會兒我們還會講到。
看到這一句話,我們的第二個體會就是,古人所想的和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問題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換句話說一個國家得不到治理,由盛轉衰的原因,就是因為官員的道德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正如李商隱在《詠史》的時候,所概括的,他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他總結了歷史發展的規律,他說一個國家之所以興盛起來,無一不是因為勤儉持家。后來為什么敗落了,無一例外的不是由奢侈浪費而導致的。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官德修養,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盛衰。當然我們說到這里,很多人不免提出這樣的疑問,他說那你看西方國家,也沒像我們那么重視道德教育呀。他們就是靠民主法治,靠一些先進的制度設計,結果把自己的國家不是治理得很好嗎?也沒有出現我們社會出現的這么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只要把西方的制度搬過來,我們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看法,我們在向西方學習的時候,其實僅僅重視了西方,重視制度建設的一面,而忽視了西方長期以來的宗教文化的傳統。從西方的歷史上看,西方的文化傳統是一種宗教文化的傳統,他的政治制度維護了公平正義。但是仁慈博愛 ,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是由教會來教導的。所以社會治理靠的是兩手抓,一手抓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一手抓仁慈博愛的道德教育。所以他們并沒有忽視道德教育,只不過道德教育的主體,變成了教會而已。
比如說我們到西方國家去旅游,西方人帶我們看的最多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就是教堂 。除了教堂還是教堂,這說明宗教教育對他們的生活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他們的政治制度維護公平正義。但是宗教培養人仁慈博愛 ,誠實守信。這兩手一起抓,所以才有了社會和諧的結果。當我們把西方的制度搬過來到中國的時候,但是公民的素質并沒有提升,這就出現了異體移植的弊端。什么意思呢?這個制度在西方用得很好,但一到中國就變了味兒,就走了樣兒。
比如說安利公司,有一個全球通行的無償退款制度。這個制度規定,這個顧客買了我的產品,他對它不滿意,他就可以拿著用光了產品的空瓶子到公司去退款。那么公司會怎么樣???公司會100%的把這個貨款退還給你。這個制度顯然是希望大家對自己的產品信任,沒有人幾乎對自己的產品不滿意。那么這個制度在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去推行的時候,
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問題。但是只有到中國的時候,卻出現了弊端,出現了什么弊端呢?因為我們中國人特別的喜歡占便宜,這個產品用光了, 他也覺得很好,但是他就好意思拿著空瓶子要求去退款。而這樣的人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是每一天都有排著長龍的人,拿著空瓶子要求退款。這一下讓安利公司開了眼界,因為他們是一個跨國公司,走過了很多國家和地區,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但是唯有來到了中國,這一個禮儀之邦 ,華夏之族,遇到了這樣的挑戰。那為什么同樣的制度在西方國家用的很好,但是挪到中國就實行不了了呢?后來安利公司在短短的時間,就改變了這一個全球通行的無償退款制度。諸位朋友這是制度的問題嗎?
這是人的問題?
再比如我們又把民主選舉來推入選舉村干部、 基層選舉,結果因為這個村民的道德素質、理性能力不夠,誰給我的錢多我就去選誰,誰給我的這個賄賂討我的歡心,誰和我的關系近我就去投誰的票。結果也出現了大量的賄拉選票,營私舞弊的現象。所以越是民主,這些參與民主選舉的人,越需要有一定的道德素質和理性能力做基礎。否則的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所以你看近現代以來,西方人也宣稱上帝死了。很多年輕人也不再相信宗教了。但是他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維護公平正義為核心進行制度安排的。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不可解決。
第一就是反社會行為比比皆是。比如說鄰里糾紛,青少年倚強凌弱、吸毒 、賣淫 、墮胎等等,這個青少年的年齡還很小,還達不到法律制裁的標準。但是這些現象卻如此的普遍,以至于對社會和諧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那么這些問題被稱為Anti–social behaviour,沒有觸犯法律的但是不道德的行為。
另一方面假設我們的法制健全了,監督機制也完善了。只要這個人一犯錯誤,我們就把他抓進監獄。諸位朋友,請問我們的問題因此得以解決了嗎?人們在監獄里互相學習, 互相切磋,學到的是更加狡詐的作案方式。一旦被放回到社會,仍然會危害人群。而且現在很多人不以進監獄為恥,反以為榮。你看新來的 ,新到監獄里的人和這些老的進監獄的服刑人員對話,這個人問他說:“你這是第幾次進監獄了?”他很不好意思他說:“我是第一次?!彼f:“你才是第一次啊,我已經是三進宮了。”你看他不以進監獄為恥 ,反以為榮,這種情況怎么辦呢?
有一次我們去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有一位西方的學者 還是一位女士,她就站起身來用非常諷刺的口吻說,她說你們中國人千萬千萬不要盲目向西方學習。為什么?因為我們的西方國家,并不像你們想象的那么理想。恰恰相反,還出現了幾千年前的老子。所描述的情形,什么情形?你看一個西方的學者,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話:“法令滋彰 ,盜賊多有”
我們的法令條款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致, 越來越具體,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環境問題出現了,就有環境保護法。腐敗問題很嚴重了,就有反腐敗法。現在恐怖分子的問題出現了,又有專家呼吁要設立反恐怖法。食品安全法。這個法律條文確實是越來越多,但是社會因此就安定和諧了嗎?
所以哪一個是本, 哪一個是末,我們可以通過和科技發展的對比來看這一點。比如說我在1999年到英國去留學,
看到英國的超市寫著這樣一句話,說CCTV在運行,大家知道在中國,CCTV代表的是中央電視臺的簡稱。當時我還在想,中央電視臺影響還蠻大的,在超市里都能夠收看的到,后來時間長了才明白,這個CCTV也是中央監控系統的簡稱,
意思說我們中央監控系統,時時在監視著你,你不要想著去偷東西。當時我們覺得很不自在,覺得不被信任,人與人之間連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好像像做賊一樣似的還被監控,覺得很不能接受。但是4年多我回到中國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不僅僅各大超市,而且各大干道 ,主要的部門,都有CCTV在監控。而我們的破案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這些先進的科技。但是諸位朋友,社會因為這些先進科技的出現和使用,就變得更加安定和諧 、安全了嗎?是不是違法亂紀的人,因為這個科技的發明就少去犯罪了呢?他們只是采取了更加高科技的方式,來反對你的這種高科技。所以哪一個是本, 哪一個是末,我們從這個對比中就很容易的看出來了。
在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我們出現了很多的能人現象,什么是能人現象。我們這一個企業很快要倒閉了,但是只要換一個一把手、一個董事長 、總經理,結果他在短短的時間就可以扭虧為盈。我們認為這個人很有能力,把他稱為能人現象。實際上我們在反觀這個現象的時候,這個人他不僅僅是有能力的人。他首先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他沒有想方設法的以權謀私,把國有資產中飽私囊。你看現在的貪污腐敗分子,哪一個不是有能力的人。但是因為道德出了問題,
所以才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如果不那么聰明,他可能還造的損失有限,正是因為有能力很聰明,結果給國家造成的損失,反而更加的重大。
所以孔老夫子說“其人存, 則其政舉;其人亡 ,則其政息?!敝匾氖且讶伺囵B成好人,把好人選拔在領導的位置上,這才是治理的關鍵。在歷史上有沒有一個時期,我們的法制監督機制不是很健全,只是興起了道德的教化,而民風淳樸,或者說是領導干部的道德風氣很好。我們很難得是一個有漫長歷史的古國。
比如說在《史記》上就記載,當漢朝興起的時候,他把秦朝那些嚴刑峻法都給廢除了,力求婉轉 ,把那些很雕斫的。因為法律條文很細密,把這些很具體的, 很細密的。這些法律條文也去除了,力求質樸簡單,當時的法網疏漏的,可以把吞舟之魚都給漏掉。說明什么呢?這是形容當時的法律不健全,甚至有很大的漏洞。但是怎么樣呢?但是因為重視了禮儀道德的教化,吏治烝烝。這些官吏的道德水平蒸蒸日上,沒有人作奸犯科。而老百姓也得到了治理,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從這里看,重要的是在于道德的教育而不是在于法律的嚴苛。秦朝確實通過商鞅變法,能夠富國強兵統一了六國。但是秦二世而亡,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一個王朝。這個歷史就告訴我們了,只是靠法律的嚴苛 ,積累的是仇怨
只有道德教化,才能夠把社會引向和諧。這就是告訴我們,領導干部的道德作風關系到國家的盛衰。
第二 領導干部的官德修養也關系到社會風氣的善惡。
在《禮記》上說了這樣一句話,說下級侍奉上級,并不是服從他所命令的,而是服從他的行為。所以上級領導喜歡某一個東西,下級屬下一定會有比他更加喜歡的,因此上級領導所喜好和厭惡的東西,就不可以不謹慎。為什么 ?因為他是人民大眾的表率,所以我們作為公司的一把手,作為領導者, 自己的喜好和厭惡,就要特別的重要。比如說我喜歡抽煙喝酒,那你看屬下的人,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剛來到這個單位,本來不喜歡喝酒抽煙。這個領導說 ,你這樣怎么混啊,連這個都不會。你看, 時間久了,這年輕人也學會抽煙喝酒了。這個領導者他喜歡學習傳統文化,喜歡人都成為君子、 圣賢。文質彬彬。 你看久而久之,喜歡喝酒抽煙的這些問題也都不見了。所以你看上級領導,特別是一把手的喜好,實際上關系到整個單位的風氣。
在《論語》上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怎么樣當好一個領導者,怎么樣有威嚴 ,有執行力。走到哪里說的話大家一呼百應,怎么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孔老夫子說其實很簡單,
“政者, 正也 。子帥以正, 孰敢不正。”做政治就要使人正,使人正你這個政治才能辦得好。使人端正 ,使人公正,那怎么樣使人端正呢?你自身率領著大家去做正確的事 、正當的事,那誰還敢做不正當的事呢?
在《論語》上還說,“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茍正其身, 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如果你的屬下出現了問題,你首先要捫心自問,我這個領導,是不是給他做了好的榜樣。我們是不是說話算數、 誠信,一諾千金, 是不是陽奉陰違。你看我們在領導面前陽奉陰違,這個屬下在我們面前也會陽奉陰違。這個都是一致的。所以什么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呢?在《說文解字》上說了一句話,所謂的教, 就是上所施 ,下所效也。上面怎么做,領導 、老師 、家長怎么做,下面跟著怎么效仿。這就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徑。所以很多人都說,你看我這個孩子怎么說都說不聽,老師說我這個學生怎么說都說不聽,領導說屬下 、員工 ,怎么說都說不聽,這些話很有味道。我們在怎么教育屬下 、孩子、 學生,我們是在用說教,
而沒有把正確的給表演出來。所以說不聽是自然的。比如說我們前幾年提出了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榮辱觀,以驕奢淫逸為恥,但是我們的領導干部呢?還都以穿名牌,開名牌的豪華轎車為榮。諸位朋友,我們能做到以驕奢淫逸為恥嗎?我們宣傳的和我們所做的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宣傳以驕奢淫逸為恥,那就成了一句口號,就變成了說教。所以教人先教己,領導者和教育者先受教育。比如說很多的父母都說,我這個孩子自我為中心,小公主 、小皇帝的脾氣很厲害,10件事9件事做好了,1件事沒有做到,他就不依不饒。而且從來不知道感恩父母,你為他做出了多少,他都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
諸位朋友這些都是結果,請問原因在哪里呀?對 ,原因在父母。原因我們可以從吃飯看出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坐著孩子,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爺爺奶奶,但是這個孩子父母夾起菜,首先放在了誰的碗里呀?放到奶奶的碗里,那這個孩子夾起菜也會放在爸爸媽媽碗里。因為你做出來了,
他就會按著你做的去學。如果我們夾起菜放在了孩子的碗里,
爺爺奶奶夾起菜,也會放在孫子的碗里。從這件小小的動作來觀察,這一個家誰是核心,孩子是核心。所以小公主 、小皇帝自然被我們養成了。所以沒有人生來是小公主、 小皇帝,都是我們做父母的不會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 小皇帝。所以我們希望孩子怎么樣對我們,我們現在就需要怎么樣對待我們的父母。他會跟你學得一模一樣。同樣的道理,在位者的德行像風,一般百姓的德行像草,風向哪邊吹, 草就向哪邊倒。
實踐證明, 上行則下效。大臣不廉 ,小臣必污;
小臣不廉, 風俗必敗。所以社會風氣不好,中高級的領導干部有著很大的責任。在《孟子》上也說,說應該把有仁德心的人,選拔在領導的位置上。一個人沒有仁德之心 ,卻高高在上,就等于把他的過惡,播撒給廣大的民眾。所以古人對于領導干部的選拔非常的重視。這說明領導的作風,關系到社會風氣的善惡。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關系到自身的成敗。我們為什么要提高修養,其實不是為了別人,完全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幸福、美滿和成功。在《大學》上有這樣一句話說“德者本也 ,財者末也?!备嬖V我們一個人的德行是根本。而這個財富 、名聲 、地位,都是外在的枝葉花果, 外在的顯現。學習植物的人都知道,這個植物的枝葉花果,能夠延伸到哪里,它下邊的根必須能夠延伸到哪里。
所以在《易經》上有一句話說:“厚德載物”,外在的財物 、身份 、地位、 名聲。需要有深厚的德行才能夠承載。而我們看到現在一些領導干部,位置越來越提拔,從科長提拔到處長,處長提拔到局長,局長提拔到部長,突然出現問題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隨著你位子的提升,要求你德行怎么樣,也越來越深厚 ,越來越高。但是我們位置提升了,德行還越來越差了,越來越拿著這一個權位以權謀私、驕奢淫逸了,那還能不出現災禍嗎?所以古人說德不配位,這就必有其禍了。什么叫德不配位,就是你的德行和你的位置不相匹配。比如說我們這個桌子,它只能承重200公斤,現在我們非要加上500公斤的重物。結果就把這個桌子給壓垮了,所以厚德載物的道理明白了。我們想求升官發財怎么樣去做呢?要在德行上去培養根基。
在《中庸》上,孔老夫子說到舜王的時候,他說到了這樣一句話:“大德 ,必得其位, 必得其祿,必得其名, 必得其壽。”說真正有大德行的人,深厚德行的人,他的位子、 俸祿 、名聲、 壽命,都是齊全的 ,不用擔心。反觀我們自身,在這些方面還有一些欠缺,這個欠缺是什么原因呢?那我們要看一看大舜,他的德行有怎么樣的深厚,我們才能對比,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大舜他的后母 ,他的弟弟是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并沒有懷恨在心,雖然得了天子之位,還仍然到原野上去哭泣。為什么哭泣呀?他覺得自己的孝道,悌道沒有盡圓滿,不能夠讓父母 、弟弟歡心。最后他的德行終于感化了他的后母,感化了他的弟弟。所以大家把他推為二十四孝之首。為什么把他推為二十四孝之首,從這里我們能夠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那就是仁者無敵。有仁愛心的人,他從內心里不和任何一個人起對立,這叫仁者無敵。并不是說仁者, 沒有人和他起對立,沒有人誹謗他,沒有人想要陷害他。但是他遇到這些情況,
完全是一種仁愛之心來對待,不和他去起對立,也不和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為什么湯因比先生在研究了各個國家的文明歷史上,然后提出能夠真正解決21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呢?就是因為中國人有這種一體的仁愛之心。什么叫仁愛之心呢?什么叫一體的仁愛之心呢?就是說我和他人,乃至于動物植物,都是一體的關系。既然是一個體 ,就像一個身體一樣。牙齒不小心咬到了舌頭,你還會和它沒完沒了嗎?你還要再去反擊嗎?所以如果對方打了我們一拳,我們就踢他一腳。然后他再狠狠的回我們一拳,我們再狠狠的踹他兩腳。這樣就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的怨恨會越來越深,這是不能夠化解危機的。怎么樣才能化解沖突呢?中國人有句話叫化敵為友,靠什么化敵為友啊,靠的是真誠之心的感化,他才能夠化敵為友。所以大舜被列為二十四孝之首,告訴了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就是一體的仁愛之心,所以圣賢人是什么人呢?為什么他成為圣人 ,我們成為凡人呢?圣賢人和凡人的區別,就是他認識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我和眾生和萬物,都是一體的關系。所以他不是去以牙還牙 ,以血還血。而是能夠想方設法的化解沖突。
大家知道《木府風云》,好多人都看過。如果看過這個電視劇的人,就可以從這里體會到什么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我感覺這一個電視劇,它把中華文化的精神給抓住了。它不是去勾心斗角,它不是去以牙還牙,它是什么呢?它是用仁愛之心去感化,這樣才能夠化解矛盾。所以你看我們中醫講解毒,把這個毒給化解。而西方人, 西醫講消毒,這就是一種對立的思維,這種對立的思維,不僅僅不能夠解決問題,
而且使矛盾沖突不斷的升級。這個就是湯因比先生的遠見,
認為能夠解決21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尚書》, 當然包括《史記》、《漢書》、《春秋》、《左氏傳》等等,這些史書 、經書上就記載,有一些有道德學問的讀書人,他們看到一個人目前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他以后的結局如何。最后事實的結果和他的預測完全一致。這些人是靠什么來推測的呢?他們是有神通嗎 ?有特異功能嗎?實際上中國人他不講迷信。他講規律。在經書上所記載的 ,史書上所記載的,全都是歷史的規律。
比如說在《尚書》上就說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對內興起了迷戀女色之風,對外喜歡打獵,古代的游戲就是以打獵為主。打獵也是很荒淫無度?;木褪翘^分的意思,甘酒嗜音還喜歡飲酒, 沉溺于靡靡之音。住的房屋又高又大,墻上還雕刻著花紋。這以上幾種情況只要有一種情況出現了,就沒有不滅亡的道理。諸位朋友看了這句話應該很警覺,說這幾種情況只要有一種出現了,那就沒有不敗亡的道理。更何況現在很多領導干部,這幾種情況全都做了呢/那還有不敗亡的道理嗎?所以不要等一個領導干部突然鋃鐺入獄的時候,大家才很奇怪, 很驚訝,去議論紛紛。都是什么原因呀 ?什么原因呀?其實在他在驕奢淫逸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總有一天
要得到這樣的結果。所以你看這些史書你就看到這些人,為什么有學問呢?為什么能預知未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多讀圣賢書的結果。
既然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如此之重要,那我們看看第二個問題,領導干部道德修養有哪些主要內容。我們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來闡述。第一就是修身,第二愛民,第三用人。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方面 ,修身。領導干部修身從哪里修起,修身要從戒貪開始。這就是《大學》上所說的格物。格物就是格除物欲的意思。你在財色名利的誘惑面前都能夠如如不動,把持好自己不被誘惑。這個修身才有了初步的功夫。唐太宗李世民在讀完歷史之后,他就寫到說一個君主很貪心,他一定會喪失自己的國家。一個臣子很貪心,最后是身敗名裂。所以很多領導干部之所以鋃鐺入獄,就是因為有一個貪字沒有放下,不是貪財就是貪色,不是貪名就是貪利。如果我們很貪財的話,我們一定要記住,在《大學》上有一句話:“貨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笔裁匆馑寄兀磕愕呢斬浭且圆徽數姆绞将@得的,也一定會以不好的方式敗散掉。這是必然的規律。所以古人非常的用心,他把不好的敗散錢財的方式,給我們大概的歸納了一下,概括為五個方面:他說這個財富,并不是賺到你手,貪到你手就是你的了。實際上它為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 首先就是官府。比如說我們這個錢是貪污受賄,違法亂紀 ,坑蒙拐騙賺來的,后來東窗事發, 自己鋃鐺入獄,所有的不義之財被沒收 ,被充公,雖然賺到你手了,還沒等你享受, 又曇花一現,給收回去了。第二就是水災。第三就是火災。這些自然災害看起來是自然的,其實也專會把不義之財給焚燒掉,給剽奪走。第四就是盜賊。中國古人說盜亦有道,這個盜賊也講道義。專門偷盜 、敲詐 、勒索 為富不仁的人,他看你這個錢是貪污受賄而來,但是又沒有把這個錢用于做慈善事業,還拿著這個錢花天酒地的驕奢淫逸。最后是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這些盜賊看了都過意不去,所以專門偷盜 、敲詐 、勒索為富不仁的人。第五一點防不勝防, 是什么呢?不賢德的敗家子、 啃老族,也會把你的不義之財敗散掉。所以我們認真去觀察,確實古人所概括的這五種敗散錢財的方式,
在我們社會都能夠看到。而在我們現代社會,又多了一種敗散錢財的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就是生病看醫生,結果怎么樣,也把這個錢財從醫生那里敗散掉了。
所以在道家的勸善書《太上感應篇》中這樣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如同是吃了有毒的肉,喝了有毒的酒,來止息自己的饑渴,結果怎么樣?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給自己招致了殺身之禍。這個《太上感應篇》被譽為歷代的宰相必讀之書。什么意思呢?這個人不是說讀了書就能當宰相,而是說你要當好宰相,當好領導干部必須讀這一部書。因為這部書給了我們禍福的依據,善惡的標準。在《易經》這本說明天道的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什么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就是一個人他做善事積功累德,不僅僅影響到自己的未來,而且還影響到子孫后代,給他們帶來禍福。還有一句話:善不積 ,不足以成名;惡不積, 不足以滅身。
我們看到一個省部級以上的官員,突然鋃鐺入獄了,大家都在議論紛紛:說是什么原因啊什么原因?。科鋵嵲蚝芎唵?,就是惡不積, 不足以滅身所導致的。沒有其他的原因。這就是惡貫滿盈, 自作自受的結果。所以我們看了這些例子,我們看到現代人也用現代的語言,給這些腐敗分子算了一筆賬,確實非常的不劃算。第一是政治賬 ,自毀前程。第二是經濟賬 ,傾家蕩產。第三是名譽賬 ,身敗名裂。第四是家庭賬 ,妻離子散。第五是親情賬 ,眾叛親離。第六是自由賬 ,身陷囹圄。第七是健康賬, 身心交瘁。第八是歷史賬 ,怎么樣呢? 遺臭N年。在若干年之后,人們說到這個腐敗分子,仍然是恨得咬牙切齒,不愿意放過他。所以人生確實要懂得核算,不要做那些得不償失的事。有的人想明白了,說我即使家資萬貫,也不過是日食三餐 ,夜眠六尺而已。沒有必要為身外之物鋌而走險,不開始貪財了就開始貪色。古人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因為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祿削得平平的, 讓你一無所有。所以古人對于這個字更是小心謹慎,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尚書》上就說天道禍淫最速,天道就是自然的規律。自然的規律給淫亂的人 ,放縱的人,過分的人帶來災禍,是最迅速最迅速的了。我們看到很多的高官落馬,90%以上背后都有女色的原因。這是紀檢部門的數字。你看天道禍淫最速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隨處可見。不僅給自己招致了災禍,把自己的官祿給削得平平的,反而還給自己的家庭,還給自己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危害?,F在的各種病如此之多,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所以你看這個色字確實是一把刀,有的人不貪財 ,不貪色就喜歡出名。在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了凡,了凡先生
他在晚年寫了四篇家訓,簡稱《了凡四訓》。他在《了凡四訓》中就說道:在世間享有盛大的名聲,但是卻名不副實的人。多有意想不到的 ,突如其來的災禍。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的影星 、歌星,婦孺皆知, 家喻戶曉。但是沒有用自己好的名聲,去做有利于社會的引導。結果怎么樣?這個電影 、電視劇,沒有一個第三者插足,沒有一個情人 、小秘,再來一段床上戲。這個電影、 電視劇都演不下去,很多的歌星 、影星突然得了絕癥,突然自殺身亡,突然有了車禍,
還有家破人亡 ,妻離子散的。這就數不勝數了,這都是名不副實, 德不配位的結果。所以名和財本身沒有什么過失,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看你用這個名和財去做什么,最后就是貪利。凡是有利于自己的環境和條件,都去貪著。古人告訴我們見利思義, 見德思義??吹嚼娅@得現前的時候,
首先想它符不符合道義。如果不符合道義,送給我我也不要去貪取。這個就是財色名利的誘惑,在我們的身邊確實非常的多。古人提醒我們,立名于一世 ,失之僅頃刻。你看很多的領導干部出身在農村,從小學到中學 、到高中、 到大學,再走上工作崗位,這一路走來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努力,確實很不容易。終于得到了一個領導的位置,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可以讓父母家人放心。但是在一個利益誘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 ,付諸東流,那就在頃刻之間。所以古人提醒我們,面對財色名利的誘惑,應該是什么樣的態度?應該是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別人拿著金錢美色來誘惑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要覺得很得意。我自己是領導,他們都在巴結我 ,奉承我。實際上自己不過是站在懸崖的面前,別人拿著金錢美色誘惑我們,希望我們跳進這個懸崖。假設我們把持不住自己,一腳伸進了懸崖,我們還想后悔, 還想翻過身來,還可不可能啊?后悔后悔是到后面才悔,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面對財色名利的誘惑,要提起理智 ,冷靜地來面對。這個就是我們講的修身從戒貪開始,財富為五家所共有。其中第一就是官府,這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很多人看了這個例子,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歷史上的偶然現象,代表不了普遍的規律。實際上在歷史上有一本書,叫《歷史感應統紀》。在這本書中, 就是把政史之中類似的故事全都搜集到一起,這本書很厚。這些例子都給我們證明了:積善之家, 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的道理。
還有一本書大家可以看一看,那就是聶云臺先生所寫的
《保富法》。聶云臺先生是誰呢?他就是曾國藩的外孫。因為他是曾國藩的外孫,又和滿清末年的那些權貴交往很多,后來又出任上海商會的會長。所以他耳聞目睹了這些權貴后代子孫敗落的情形,所以他非常的感慨。把這些案例都總結在一起,整理了這一本書。告訴我們貪財容易, 賺錢也不難。但是要保持富貴三代以上,那就是難上加難了。這些例子都是值得我們警醒,對于我們戒除貪心很有幫助。
第二我們看一看懲忿,什么叫懲忿?用我們現在話說就是制怒。怒字是一個智慧的符號。我們看到怒這個字,上面是一個奴隸的奴,下面是一個心字??吹竭@個字告訴我們什么叫怒啊,心變成了奴隸。我們已經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了,
所以才會發怒。所以有人說,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為什么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因為《黃帝內經》上說:“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恐傷腎?!币粋€人特別喜歡發怒,會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征。脾氣不好的人 ,喜歡著急上火的人。第一怒傷肝,肝上就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第二 ,中國人說怒發沖冠,一個人在盛怒的時候,血氣往頭頂涌, 頭頂經常發熱。我們觀察一下,在很燥熱的地方,
這個植物都不是很愛長。所以一個人經常生氣發火會有什么結果呢?頭發不太愛長。大家不要左顧右盼對號入座了,中國人還有一句話叫聰明絕頂。什么意思 ?聰明的人頭發不太愛長,這有什么關聯呢?我觀察一下還是很有原因的,因為聰明的人看別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腳的,說這么簡單的事你都做不好。他就容易著急 ,容易上火。結果怎么樣?結果確實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了自己。把自己的頭發弄得都很少長了。既然是如此,我們就應該轉怒為恕 ,將心比心。這個恕字上面是一個如,下面是一個心,看到這個字告訴我們什么叫恕。恕就是叫如其心,如對方的存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 ,將心比心,你就能夠轉怒為恕了。
孔老夫子有弟子來請教,說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老夫子說有啊,這個字就是恕。那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比如說我們在座的各位,有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
是一個圣賢人呢?自己一個錯誤都不犯了,一個缺點都沒有了。你看我都不是圣賢人,怎么要求別人一個錯誤、 一個缺點都沒有呢?當別人犯錯誤的時候,我希望別人當我犯錯誤的時候,怎么對我呀?希望他給我一個改過的機會,能夠換位思考, 將心比心。所以當別人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
《弟子規》上有一句話說: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任何事我們做給別人之前,首先都要捫心自問。我們希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方式來對我,如果我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方式對我,我就不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作為領導干部而言,更加需要以恕存心,為什么?因為我們的屬下,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恕其愚, 恕其疏 ,恕其肆, 恕其拘。有的人很愚鈍, 反應很慢,你告訴他很多遍 ,他也做不好。有的人馬馬虎虎的,不把它認真處理。有的人很放肆,放肆就忘記了哪一個是領導,哪一個是被領導,這個位置往往就顛倒了,你對他好一點他就很放肆了。有的人很拘束,因為懼怕領導,在領導面前就放不開手腳,這是屬下的問題。既然你是領導你就要知道,他之所以是屬下,就必然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否則就應該你是他的領導了。所以要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我們現在人知道發火非常的不好,
所以做了一個幻燈片,告訴我們要克制自己的怒氣,不要常常的發火。我們看一個幻燈片叫《狗拿耗子》
看了這個幻燈片我們就知道了,一個人發火他會產生連鎖的反應,讓很多人都跟著不開心。所以一個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怒氣,要以恕存心。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否極泰來,怎么樣做才能夠否極泰來呢?這個泰卦和否卦,都是《易經》上的兩個卦。這個泰卦的卦象是坤上乾下,乾代表的是天,坤代表的是地。正確的位置就是乾在上坤在下。但是在泰卦之中,乾和坤的位置是互換的。什么意思呢?它們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 ,將心比心。所以反省自己的不足,這就是各自責天清地寧,遇到事情大家都反省自己,結果就是一片安寧。而這個否卦是恰恰相反,乾在乾的位置 ,坤在坤的位置,它們各居本位,要求對方 ,指責對方, 挑剔對方,說都是你不好 ,什么事你都不做,都是你的錯,這樣的話就是各相責天翻地覆。這個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家庭夫妻之間的沖突,還是國與國之間的沖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沖突,都是因為人們不懂得這一點所導致的。作為夫妻相處呢?也要懂得互相體諒, 互相換位思考。比如說我們看做丈夫的,應該怎么樣想呢?我們看一首歌,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位老師播了《妻子你辛苦了》,結果下面有位女士就很感動,她就流淚了。后來這個老師就問她,讓她分享一下體會。說你為什么這么感動呢?她說因為我看到這里邊
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丈夫在做。所以她感覺到自己做妻子的責任,都沒有盡到,所以她非常的感動。我們現在不再講夫義婦德,男女分工不太明顯,所以很多妻子承擔的事情,都由丈夫來做。做妻子的人確實也覺得很過意不去,我們再看一個做丈夫的?!墩煞蛐量嗔恕?,這個就告訴我們夫妻之間相處是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領導和被領導呢?企業與企業呢?部門與部門呢?國家與國家呢?也都是這個道理。所以現在小到夫妻之間的沖突,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沖突,都是因為人們不懂得這個道理所導致的。這個是制怒。制怒還有一個要克服嫉妒心,有的人生氣是因為嫉妒所導致的。黑格爾說嫉妒是拿別人的成績來懲罰自己??墒怯械娜舜_實是這樣的,當別人有了成就的時候自己不舒服,別人還不知道,確實是拿別人的成績來懲罰自己。
中國人有一句類似的話,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你看別人有做好事,我們去幫助他, 成就他。別人做了好事,我們也有一份喜悅在其中。但是小人看到別人做好事,也會想方的嫉妒障礙,因為生怕別人的影響超過了自己。這個人就是小人冤枉作小人,其實別人應有的成就,不會因為你的障礙就做不成。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剛才講了,積善之家 ,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我們看到一個人現前的成就,我們就知道,他是積善還是積惡所導致的了。面對別人的成績應該是什么樣的態度呢?孔老夫子告訴我們:“不患無位, 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 ,求為可知也?!辈灰獡淖约河袥]有好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而要把關心的重點,放在我有什么樣的德行和能力,立德、 立功 、立言于社會。不要擔心自己的名聲不夠顯揚,自己的名聲不為人所知,而要追求那一個足以使你的名聲可以顯揚,
甚至是垂范后世的德行和能力。一般有嫉妒心的人,都是對自己不自信。只要自己內心足夠強大,自己有一技之長, 一己之能,他才不會在意別人的成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德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 ,向他學習而不是嫉妒他 ,障礙他??吹讲毁t德的人要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什么呢?是不是和他有同樣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人,看別人的問題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卻不能夠看到自己的問題。怎么辦呢?我們看到別人的問題的時候,就反省自己我是不是有類似的問題。這樣無論是善人是惡人,都是我們可以提升的地方。看到善人 ,我們學他的善。看到惡人 ,我們避免他的惡。這樣就是善人、惡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所以孔老夫子說:“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蹦娜齻€人呢?其實這三個人一個是善人,一個是惡人, 一個是我自己。向善人學他的善,向惡人避免他的惡,所以善人、 惡人都是我們學習的老師。
在《太上感應篇》中它說,“見人之得 ,如己之得;見人之失 ,如己之失。”看到別人有獲得,就像自己有獲得一樣的高興。看到別人有損失,就像自己有損失一樣的難過。這是一個正常人的心態,這叫同情心。就是和別人有同樣情感的心。
我們現在的人是這樣的嗎?現在人恰恰相反,是見人之得 ,如己之失。看到別人有獲得,就好像自己有損失一樣。比如說在開會的時候,領導在表揚某一個同事,我們是為他的成績感覺到高興嗎?恰恰相反我們在想,我做得比他還好,
為什么領導不去表揚我,又去表揚他了呢?你看這個憤憤不平的嫉妒之心就升起來了。見人之失 ,如己之得。比如說,
領導在批評某一個同事的時候,我們是為他的過失感覺到難過嗎?恰恰相反我們心里在暗暗竊喜,在那兒偷著樂呢。說你看他的過失又被領導給發現了,所以是沾沾自喜。所以我們現在的人,心靈已經扭曲了。這個扭曲了自己還看不到,為什么要讀經書呢?讀經書就是讓我們把扭曲的心。首先要認識到,然后再給糾正過來。我們講到一體之人,什么叫一體之人呢?就是我和他人是一體的關系,就像一個身體一樣,是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既然是這樣一種關系,你就知道了,別人有獲得并不意味著自己的減少。所以別人有獲得,自己應該像自己有獲得一樣高興。看到別人受稱贊,他做好事得到贊嘆,就像贊嘆我一樣感覺到喜悅。這才是正常人的心態。這個是我們講的第二點。
第三點我們講改過。改過 在《鬻子》上有一句話說,最大的忌諱,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些過惡而不能更改,比如說有的人貪財,有的人貪色,有的人喜歡出名 、貪名,有的人貪利,有的人喜歡發火,有的人喜歡享樂。也不問生從哪里來, 死到哪里去。人生的意義價值在哪里。就是這樣各種各樣的問題,他知不知道自己有這些問題?知道 ,但是卻不能更改。以至于賊害了自己的身心,乃至于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一個人有這樣的行為,真是人生最大的忌諱呀!我們看看我們自己身上有哪些過失,我們自己做事不順利,自己總是遇到一些障礙 、障緣。什么原因?《孟子》說“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任何事情不得意 ,不理想,都不要去責怪別人,一定是自己在起心動念,為人處世的方式上有了問題。所以在明朝的時候,了凡先生他開始仕途不順利,不是很順利。后來他就遇到了一個云谷禪師,云谷禪師說:
你要反省一下自己有哪些問題,導致了你仕途不順。一經提醒了凡先生很難得,他認真地反省了自己的過失。當他在反省自己,為什么仕途不順利的時候,他說這樣幾個事情,我自己的福分很淺薄,我不是一個厚德之人,但是又不能積功累行,多做好事 ,多做善事,讓我享有很厚的福分有基礎。加上我做人不耐煩, 不耐心,不能容忍別人有了過失我念念不忘,不能寬容,時或以才智蓋人。因為他自己有才華, 才華橫溢,所以就掩蓋了別人的才華,讓別人才華不能發揮。直心直行, 輕言妄談,說話不經大腦,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也不知道說出來,對別人有怎樣的影響,有怎么樣的傷害。還妄議國家的大事,結果都給自己招來了災禍。正是因為他自己有這些過失,他才導致了仕途的不順利。最后他把這些過失一一改正過來。怎么樣呢?結果仕途果然走得就更加順利了。最后晚年的時候,了凡先生把一生改造命運的方法,還有經驗都記載下來,留給兒子學習。
現在我們看到中紀委,他們也在弘揚《了凡四訓》,號召廣大的領導干部要學習《了凡四訓》。日本天皇以一書一訓教導子孫。一個書就是《曾國藩家書》,一訓就是《了凡四訓》。這本書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地來學習,因為很多人對命運非常的好奇,究竟命運有沒有???究竟可不可以改變呀?如果可以改變的話, 怎么樣改變呢?這本書給我們解答的清清楚楚。在《了凡四訓》上告訴我們,我們一般人身上的過惡,就像刺猬身上的刺那么多。但是我們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反省自己的時候,卻看不到自己有什么過失。這是什么原因呢?他說這是人反省的心態太粗疏,眼睛被蒙蔽了, 心粗而眼翳也。為什么眼睛被蒙蔽了呢?因為我們的眼睛都去盯著別人的過失,自己的過失往往看不到。那我們看現在領導干部,一個很明顯的過失是什么呢?傲慢 、奢侈。在《易經》上說,人道惡盈而好謙。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厭惡驕滿的 、過分的,喜歡謙虛的。所以傲慢、 奢侈,一定會給自己招致災禍。為什么招致災禍呢?我們看《易經》,觀察了天地運行的規律,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一陰一陽之謂道,有日就有夜, 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漲就有潮落。從這些自然界的現象來觀察,都是一盈一虛 ,一消一長。那我們觀察人世間的變化,是不是如此呢?比如說人心的一憂一喜,人世的一治一亂。以及我們所說的富不過三代等等,都體現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
所以我們有一句話說:富不過三代。為什么富不過三代呀,因為第一代創業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業業 ,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下了事業。到了第二代條件好了,但還能耳聞目睹父輩創業的艱難,他還知道克勤克儉。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體會到祖輩 、父輩創業的艱難,不知道賺錢的不容易。所以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久而久之就把祖輩父輩所打下的基業敗壞光了。所以你看創業的人,他都比較節儉。結果現在過上好日子的年輕人,沒有創業的人,就知道驕奢淫逸 ,花錢大手大腳。那么古人常用太極圖來表示天道變化的規律
這個天道變化的規律,從這個太極圖可以反映出來。這個太極圖半邊是陰的,半邊是陽的 中間有一個界限,如果過了這個界限,陰陽失去了平均,陰陽失去了平均會怎么樣呢?這就是會引起變化。這就叫陰極則陽生 ,陽極則陰生,也就是物極必反, 盛極必衰,消極必長。那么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了,我們的生活不能夠太奢侈。人即使是高高在上,也不能夠太傲慢 ,應該謙虛謹慎。像曾文正公曾國藩,他在家書中就這樣寫道: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你看他是滿清政府的漢人中,地位最高 ,權位最重的一個人。他做到了四省的總督,相當于四個省的省長。但是他從來不拿公家的一文錢。那為什么他不拿公家的一文錢呢?因為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他明白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規律。而且他知道要,遺給子孫后代留什么呢?不要留錢 ,要留德行。為什么這么說呢?司馬光先生曾經說過,遺金于子孫 ,子孫未必能守。你留下了很多錢給兒孫,但是這個兒孫有德行 ,有才能,他可以用自己的才能去創造財富,你留錢給他沒有必要。如果這個兒孫又沒有德行,又沒有能力,你把錢留給他,對他也是百害而無一利,又增加了他的過失。所以遺金于子孫 ,子孫未必能守。遺書于子孫 ,子孫未必能讀。我們留了很多圣賢書給兒孫,但是現在的孩子福報也有限,有圣賢書也看不進去,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有電腦,我們有網絡,我們有微信, 我們有微博,整天都在這個上面看來看去。而這個微信 ,微博最大的特點,它就是比較短,讓你的精力不能夠集中,讓你的注意力越來越不能夠集中,專心很難保持。
諸位朋友我們上課三個小時,我們都不能夠把心安住在當下。那你想想我們還能學到什么東西呢?所以你看古代的孩子,從小學習什么呀?學習琴棋書畫。為什么要學習琴棋書畫呢?就是通過這個琴棋書畫,把心安定下來,專注在自己所學的這個門上。技藝之上, 培養的是他的專注能力。結果我們上一堂課,還要出去打好幾個電話,再發幾個短信, 再看幾個微博。那我們想一想這堂課,我們能夠學到什么呢?所以古人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 得十分利益。我們沒有誠敬心,我們絲毫利益也不能夠獲得,所以為什么同樣在一個教室里上課,有的人收獲很大,有的人下來也沒有什么收獲。原因在哪里呢?在于我們自己的恭敬心不夠。所以在家書中曾國藩就這樣寫道,他說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逸”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
一個家庭、 國家、 企業 、政黨的破敗,就是因為家里的每一個成員,過上了過分奢侈浪費,入不敷出的生活。一個人以前都在走上坡路,突然他轉折了 ,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轉折點何在呢?這個轉折點就是什么時候,你認為自己的奮斗已經差不多了,我可該享受一下人生了,什么時候我們人生的轉折點就出現了。一個人討人厭 ,討人不喜歡,就是因為過分的驕傲, 自以為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我們看歷史上孔老夫子,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溫 、良、 恭、 儉、 讓的德行,他做到了溫和、 善良、恭敬 、儉樸 、禮讓。而孔老夫子的后人,也都保持孔老夫子的教誨。所以孔子的后人一直傳承到今天,保持了八十多代, 兩千多年而不衰。老子也是把對天道的認識,運用到人際關系的處理上,
提出了處柔 、守慈的處事原則。在《易經》這本說明天道的書中,一共有六十四卦 ,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辭有兇有吉。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這一卦就是謙卦,而對謙卦的解釋,謙卦的卦相是地山謙。
什么意思呢?這個高山一般都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謙卦之中,這個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的。什么意思呢?你看一個人才華橫溢 ,有權有勢,像曾國藩那樣。這個時候群臣對他會有嫉妒之心,像皇帝可能對他也有戒心了。這個時候他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特別的小心謹慎,他是推功于上 ,讓利于下,把事情做好了。功勞推給了皇帝 ,推給了領導,而利益讓給了屬下。這樣無論是上級下級都愿意,讓他成功。
在《尚書》上也有這樣一句話,說滿招損 ,謙受益, 時乃天道。驕滿給自己招來損失,謙虛讓自己受益。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規律。又說惟天福善禍淫,天道自然的災禍 ,自然的規律。都是給善良的人帶來福分,而給過分的人 ,放縱的人帶來災禍,這是自然而然的規律。所以在《孝經》上說,《孝經》上告訴我們怎么樣長久的保持富貴,在上不驕 ,高而不危。制節謹度 ,滿而不溢,高而不危 ,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 ,所以長守富也。一個人雖然高高在上, 身居高位,但是沒有驕慢的表現,所以身處高位也沒有危險。制節謹度, 滿而不溢。就是一個人雖然很富有,
但是他做事有節度, 很謹慎,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都符合法度的要求,這樣他雖然很富裕,也不會有入不敷出的危險。
“高而不危, 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 所以長守富也?!彼詾槭裁次覀儸F在出現了富二代、 官二代的問題,不能夠長久的保持富貴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學習傳統文化,、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這個是我們講的第一個方面,修身。
第二個方面, 愛民。領導干部怎么樣和群眾搞好關系,那么這一件事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關系到國家興衰的大事。周文王他去請教姜太公說:“”么樣治理國家呀?”姜太公怎么回答呢?他說:“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就像父母慈愛兒女,就像兄長慈愛弟弟一樣來對待百姓。”是見之饑寒 ,則為之哀;見之勞苦, 則為之悲。父母怎么樣對待兒女???我們想一想父母怎么對待兒女啊,小的時候家里家境很貧寒,
父母吃不飽 ,穿不暖,也要讓兒女吃飽穿暖。父母對待兒女啊,是這樣一種無私無求的態度,一個好的領導對待人民的態度。也是一種像父母慈愛兒女的這種態度。
我們現在都在講執行力,我們看了西方人所寫的:第一本關于執行力的書,好像我們還看的明白。什么是執行力?但是你再看了第二本、 第三本,你一定越看越糊涂,不知道這個執行力究竟怎么樣才能獲得。我當領導的怎么樣才能一呼百應,深受屬下、 人民的愛戴。走到哪里都是遠接近迎,發自內心的這種親切呢?這是每一個領導者都希求的。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你看《孟子》上告訴我們了,他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鳖I導者把被領導者當成是手足一樣加以關愛。那你發現被領導者怎么反饋你的呢?他會把你當成自己的心腹,更加的關愛?!熬暢既缛R”,領導者把被領導者雇傭來了。意思是說我已經給你錢了,你給我工作就好了,把他當牛做馬的呼來喚去。
“則臣視君如國人”,下了班之后,這個被領導者見到了領導者,就一低頭裝沒看見。就像看到了陌生人一樣,沒有太多的親密。更有甚者“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領導者把被領導者視為泥土和小草一樣的低賤 ,不值錢,可以隨意的踐踏,隨意的侵犯他們的權利。當被領導者說起領導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我們那個領導簡直就是個吸血鬼,
甚至連吸血鬼都不如。說起來像仇敵一樣加以痛恨。
所以諸位朋友,屬下為什么對領導有不同的反應,原因很簡單。都是因為領導者對被領導者的態度所導致的。所以一個好的領導者,要同時具備三個職能,要做之君,就是當他的領導者管理他、 率領他。做之親,還要像父母親人一樣的去關愛他,解決他的困難。還要做之師,僅僅做到這兩點,就像現在很多父母很嬌慣兒女,你叫他也叫不動。所以你還要做之師,給他為人處世, 待人接物的教育。告訴他應該怎么樣把自己的本分盡好。這三點都做到了,你就可以做到說話一呼百應,說什么就是什么。當然你自己首先要正己才能化人,教育者 、領導者先受教育,你教導屬下要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我們現在都在講中國式的管理,那么中國式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呢?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就是要達到不忍欺的境界。我們看在《史記》上就記載著,有三種不同層次的管理。鄭國的子產在治理鄭國的時候,他把法律監督機制設計的很完美、 很嚴密。結果老百姓想欺騙他都做不到。他達到的是不能欺的境界。西門豹在治理鄴縣的時候,他把法律設計的很嚴苛。只要你一觸犯法律就給以嚴懲,就像現在很多地方,你一遲到就罰款, 而且罰的很厲害。結果本來掙得就很少,你又罰我這么多,所以很多人就不敢遲到。但是這都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忍欺。像子賤治理單父,他起到了君親師的作用,而且把仁義忠恕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
最后怎么樣呢?老百姓不忍心欺騙他們的長官。那諸位朋友我們的管理,是在追求哪一個層次的管理呢?我們在追求不忍欺嗎?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還在追求不能欺 ,不敢欺。還以此作為高明,認為完善法律監督機制,完善這些高科技,這才是管理的重要的方面。
在蘇州有一個企業叫固锝,他們的企業原來也是用上下班都有高科技的方式。比如說你來了之后按指紋,走的時候時候要按指紋。這是學習西方的,這是向不敢欺或者不能欺來努力。但是他們學了傳統文化四五年之后,他們把這一個制度,反而給廢棄了, 不用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在弘揚傳統文化,說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既然是一家人,還需要用這些東西來怎么樣?來約束一家人嗎?結果怎么樣呢?把這個制度取消了。但是,是不是因為這個制度取消了,人們就隨意遲到早退呢?恰恰相反,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四年多 ,現在可能五六年了,堅持學習傳統文化沒有間斷。所以到現在他們的企業,確實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很多的這些科技發明,都是一線的員工發明出來的。
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他們把這個中國式的管理,引入到企業之中。他們的這個案例受到了像哈佛大學的關注,受到了韓國這些管理大師,還有德國隱形大師的關注,紛紛的都來取經學習。認為這個是中國式管理的最佳案例。像這樣的企業遍布在大江南北,已經有很多家了。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有一個網站,這個網站的題目叫《弟子規在企業》。這一個網站,也是一個孟子的后代創建的,他為什么創建這個網站呢?就是一開始他們在公司推廣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的時候,他們很多的高管都是從海外回來的,都不屑一顧。說這個《弟子規》都是教小孩子的,讓我們學習這個,
是不是太小兒科了呀。結果人際關系處不好,這個辦公室養花都養不活。結果他們學了《弟子規》,學了傳統文化幾年之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睦了。這個花也長的特別茂盛,結果到年終的時候,發年終獎的時候,他們企業出現什么問題呢?有一個中層拿到了獎金就不滿意了,就來找老板,他說什么呀 ?他說:“老板呀,今年給我的獎金實在是太多了,大大的超出了我的預料。能不能不給我這么多,把更多的錢省出來去弘揚傳統文化。我們多印一些傳統文化的書和光盤,
然后用于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蹦憧此麄兤髽I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所以你看為什么中國歷史上沒有提出人權的觀念,就是因為中國歷史上有良好的君仁臣忠的教育。領導者仁慈關愛下屬,起到了君親師的作用。還需要被領導者拿著人權,去向領導者討價還價嗎?說你欺負了我 ,你侵犯了我的人權,他感恩戴德還來不及。所以更不需要拿著人權去和老板
討價還價。所以你看正是這種一體的觀念,領導與被領導者什么關系呀?不是對立的 、矛盾的、 沖突的關系,而是相互依賴, 相互包容,相互感恩的關系。這種一體的觀念,他就不用提出人權的概念,已經把人權維護的很好了。所以我們對西方人對我們的批評,不要人云亦云。說你看中國人都沒有人權的概念,中國人沒有人權的概念,但是很多時候把人權保護的很好。這是我們說的歷史上,講的三種不同層次的管理。
我們現在也在呼吁, 也在提倡搞群眾路線教育,密切與群眾的關系, 血肉聯系。但是我們提倡了很久, 教育了很久,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對老百姓是麻木不仁的。對于他們的死活并不放在心上,對于他們的生活也是不太關心。這個原因孔老夫子早都給我們提出來了。他說:“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闭f君子重視根本 ,這個根本樹立了,這個大道自然就產生了。對父母的孝 ,對兄弟的友悌,才是仁愛之心的根本。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人生在世,對我們恩德最大的人,無過于父母的養育之恩。
但是我們對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能記在心上 ,想著念念報答。請問還有誰的恩德,值得我們念念不忘 ,想著去報答呢?所以一個人不愛他的父母親,去愛別的人。這個是和德行相背離的。一個人不尊敬他的父母親,去尊敬別的人,這也是和禮相背離的。為什么是背離的呀?因為我們是以利害之心,功利之心在與人相處。你看按著道理說父母,家人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我們應該最重視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最先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我們現在卻恰恰相反,放著父母家人的要求不顧,反而對別人的事情特別在意。甚至還忽視家人的感受。請問我們是以什么心在與人相處呢?我們在以利害之心在與人相處。因為這件事對我有利 ,有好處,我做完這件事之后,還是會得到什么樣的利益。所以一個人沒有孝敬父母,他一生有一個重要的處事原則沒有樹立,那就是恩義、 情義 、道義的處事原則。那么這樣的人往往會做出
見利忘義 ,忘恩負義的事情來。
所以中國古人說,求忠臣于孝子之門??纯催@個人可不可以用,可不可以交,就要看他是不是孝順父母。因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孝子,有恩義、 有道義、 有情義。那我們現在的人呢?是人不學,不知道。 人不學, 不知義。為什么呢?你看我們逢年過節呀,都會想著去送禮。那請問我們對誰的禮物最用心呀?我們給誰的禮物最上心啊,我們給領導, 給我們生意合作伙伴,我們的管理部門的人,這個禮物最上心。但是對父母的禮物,卻不是那么上心,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以功利的思想在為人處世。因為這個上級領導,管著我的前途命運。但是我的父母已經老了, 年老力衰,甚至很多人還認為成為自己的包袱。我們看一個外國人他對父母的態度??催@個孩子呢,小的時候父親帶他去公園,他問了父親21次那是什么?他父親都很耐心的回答說:“那是一只麻雀。”結果父親老了他帶父親去公園,自己的心思根本沒有在父親身上,自己在那看報紙。結果父親要跟他交流,結果問了他四次那是什么,他已經很不耐煩的,對著父親大吼大叫了。所以你看這個例子呢,也讓我們很反省,我們和父母的時間本來就很少,即使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心思也不在父母的身上。沒有關心他們的感受,自己在看手機呀, 看電視啊,和孩子在交流啊,很少和父母交流。結果父母年紀老了動作慢了一點,還要對父母大吼大叫。
你看在《論語》上說呀,什么是孝呢?一個弟子來問孔老夫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子,認為能贍養父母就盡到了孝道。但是對于養狗養馬呢?也同樣是養。如果僅僅贍養而不尊敬父母的話,怎么能夠把養父母和養狗養馬區別開來呢?”所以贍養父母最重要的,是從內心表達出對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心。首先要尊敬父母,那么這個外國人呢,沒有學過《論語》,所以他不知道啊,對父母恭敬。這叫人不學不知道。
那么這個幻燈片也同時告訴我們,人之初 ,性本善。雖然他沒有學過《論語》,但是他一經提醒,想起父親對自己的種種關愛和耐心。他的慚愧心也生起來了,也知道懺悔。
那我們再看一個幻燈片叫《路過》。好 ,這個幻燈片告訴我們,其實父母對兒女的關愛呀,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比如說我們一句不經意的話,說好久沒有吃什么菜了。結果下一次呢,我們喜歡吃的菜呀,就被父母端到了桌子上。但是我們做兒女的往往忽視了,甚至糟蹋了父母對兒女的關愛。那么這個就是提醒我們,行孝不能等,行孝要及時。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留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彌補。
那我們再看一個《跪羊圖》,這個《跪羊圖》提醒我們:羔羊尚有跪乳之恩,烏鴉尚有反哺之情。一個人如果不能孝敬父母,確實是連禽獸都不如。那么這個孝悌之心呢?是開啟仁愛之心的根本。那么告訴我們呢,對老百姓的仁愛,對下屬的仁愛,從哪里做起呢?也是從對父母來做起,那么這個愛才是真正的愛。否則的話呢?也是功利之心的愛。所以群眾路線教育要深入啊,還是要從孝敬父母來做起。所以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確實是很有道理的。那么這個是我們講的第二愛民。
第三我們講一講用人。領導干部怎么樣要用人,才能興盛發達呢?第一個原則就是要親君子 ,遠小人。那么什么樣的人是小人呢?我們怎么判斷身邊的人是小人呢?其實很簡單,在《韓非子》之中告訴我們一句話,說所有的奸臣小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都愿意順著君主,或者說領導者的心思去說去做。目的是什么呢?是取得領導者的信任和寵幸。所有領導者認為什么好,他一定跟著贊嘆什么。領導者憎惡什么,他一定跟著毀謗什么。這就是小人最大的特點。
那我們看一看現在的領導者,是喜歡用小人,還是喜歡用君子,現在一般的領導者不夠明智啊,都喜歡聽諂媚巴結的話。所以都任用小人比較多,而在《群書治要·吳志下》上面說:能夠使國家興盛的君主,都是喜歡聽自己的過失,而使國家混亂的君主,都是愿意聽別人對自己的贊譽,喜歡聽自己過失的人。他的過失會一天一天的減少,福分也就來到了。而喜歡聽別人對自己贊嘆的人,他的生意反而一天一天的減損,災禍也就來到了。古代的這些領導者,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任用屬下的時候啊,特別任用那些能夠給自己指正過失的人。趙簡子有一個臣子叫周舍,在他的門外站了三天三夜,他就派人去問,說你有什么乞求?。吭谖业拈T外站了三天三夜。周舍說我別無乞求,只想做一個犯言直諫的臣子,每一天跟在你的身后,把你的所作所為記錄下來。特別是你的過失,要記錄下來。每一天要有記錄,每個月要有匯集,每一年看一看有什么效果。諸位朋友如果你是趙簡子,
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么呢?第一個就是不敢。因為我們現在的領導者,要出入一些不太好的場合,甚至還要去接受賄賂。那你整天跟著我,怎么方便呢?第二現在的領導者。希望別人歌功頌德,宣傳自己還來不及,結果你要跟著我,記我的過失,那肯定很不高興,就把他攆走了。趙簡子卻不是這樣,
他很高興答應了周舍的乞求。從此以后趙簡子走到哪里,
周舍就跟到哪里。確實很謹慎的。把他的一言一行都記載下來,結果沒多久之后啊,周舍過世了。有一次趙簡子在洪波臺和群臣飲酒,正喝得高興,他突然哭了起來。大家就不敢再飲酒了,就問說我們知道自己有過失,但不知道自己過失何在,還請您明示。趙簡子說:“諸位大夫沒有什么過失,我只不過是想到了自己的一個朋友,叫周舍。說過這樣一句話,說一千張的羊羔皮,都不如一片狐腋有價值。一千個唯唯諾諾的臣子,還不如一個能夠犯言直諫的臣子對我有幫助?!?/p>
從歷史上看,商紂王的臣子不敢犯言直諫了,商朝滅亡了。結果周武王的臣子,可以當面指正他的過失,這個周朝就興起來了。但是自從周舍過世之后,我再也沒有聽到過自己的過失。那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我知道自己離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所以我才哀泣呀!那么大家聽了這個故事,就會感受到,古代的領導者,他是多么的明智,知道選用什么樣的臣子,對自己真正的有幫助。所以要親君子遠小人。
第二就要尊賢使能。任用賢德的人有能力的人。在《孔子家語》上記載,魯國的國君向孔子請教說我聽說,向東擴展房屋是一件不吉祥的事。這件事可不可信呢?孔子說我聽說天下有五種不吉祥的事,向東擴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哪五種呢?
第一就是損人利己。給自身招致不詳,棄老而取幼。把老年人放棄不管,把中心重點放在孩子身上。這是一個家庭的不吉祥。把賢德的人放任了,任用了不賢德的人,是國家的不吉祥。年老的不去教導了,年幼的不愿意學習了,這是社會風氣的不吉祥。圣賢人隱居起來了,愚鈍的人把持了領導的位置,這是天下的不吉祥。所以你看呢?任賢使能,這個是關系到國家乃至天下興衰的重要事情。特別是舉薦賢德的人,興起道德教化。這個社會風氣呢?才會轉善。
在《尸子》上有這樣一個比喻,說假設你們家的屋子著火了,有人把火給撲滅,你一定會對他感恩戴德。上了年紀的人,很早就提醒你要把墻的縫隙做好,把這個煙囪變彎曲,讓你終生沒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卻不知道感恩戴德。那么同樣的道理,現在一個人呢?被關進了監獄,假設有人能進入監獄,讓他免于牢獄之災。這個家全家的人都會對他感恩戴德。但是那些教導人仁義慈悌道理的人,你按著這個仁義慈悌道理去做,終生都不會被關進監獄。但是怎么樣啊,卻沒有人對他感恩戴德。就說明呢?我們現在的人,忽視了道德教育。讓我們聽一檔官堂的課啊,很多人還覺得是不是有點浪費時間,還沒有對能夠安排這個課程的老師感恩戴德。實際上不知道呢?這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辦法。
最后一個呢?就是要慎用人才。慎用人才呢?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就要小心謹慎。很多人都厭惡他,你也要去考察他,大家為什么厭惡他。很多人都喜歡他,說他好你也要認真去考察,為什么喜歡他?那么這個就是說,雖然要有民主,但是也要有集中。大家喜歡他可能他當了官之后,他以權謀私,給這些人都有好處,所以大家希望他當官。大家厭惡他,可能其他的人都在貪污受賄,這個人他清正廉潔。所以才被排擠。
在《六韜》上給我們說的更清楚,如果我們以社會大眾所贊嘆的人,稱為賢德的有智慧的人。以社會大眾所毀謗的人,稱為不賢德的人。那么一個結果就是,有很多黨羽的人就被舉薦了,沒有很多黨羽的人就被罷退了。這些邪曲不正的人,結黨營私,把真正的賢德的人給蒙蔽了。忠臣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判處了死刑。邪曲不正的臣子,以虛有的聲譽取得了領導的位置。這樣世間的亂象,會越來越嚴重。這個國家也就免不了危亡了。所以我們不僅僅要看民主,投票的結果,還要再看一看和事實是不是相符合。所以我們中國歷史上,沒有采取民主選舉的方法,這是有原因的。在《群書治要》上也有一些具體的例子,給我們展示了這種方法的弊端。
那么最后呢,我們看古代人知道領導者的重要性,所以在觀察人的時候,就非常的謹慎。要問之以言觀其辭,給他提出問題,看他的回答是不是有理有據,有邏輯性。還要給他追根究底的來問,看他有沒有應變的能力。甚至還用間諜來考察他,暗地里觀察他,他有沒有隱瞞 ,夠不夠坦誠。這件事你明明知道來龍去脈是什么,但是你還故意問他,看看他有沒有隱瞞。使他有支配錢財使用錢財的機會,看看他有沒有貪心。還用女色來考驗他,看看他在女色面前,能不能把持住自己。告訴他這件事很困難,能不能達成,不好達成,看看他有沒有勇氣去承擔。最后還要怎么樣呢?還要醉之以酒以觀其態。讓他喝醉酒,看看是不是酒后失言,酒后失態。那么這些都是選拔一個官員必經的考驗。說明什么呢?要當一個合格的領導干部很不容易。因為他的作風呢,關系重大。那么這些呢?都是古人總結出來的觀人用人的方法。當然我們今天呢,時間關系,只不過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夠對《群書治要》,對傳統文化升起信心。不要人云亦云的斷章取義的去批判。
那我們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