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Video
教育孩子的正確原則-第12集
Video text
教育孩子的正確原則-第12集
2017-03-15

尊敬的各位現場的觀眾朋友們,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興,再次來到《名家講壇》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幸福人生的第三個原則,一生之中家庭圓滿。上一次講座中,我們講到了夫妻和諧相處之道,在中國古代我們都知道,怎么樣做到夫妻和睦呢?那就是做到夫有義,婦有德。在前面的講座中我們也講到,夫婦有別,這個別字就是職責的差別,丈夫來負責經濟收入,而妻子來負責孩子的教育。

今天我們講一講,教育孩子的正確原則。因為一家要和睦,要能夠獲得幸福的家庭,必須把孩子能夠教導好。那么怎么樣才能夠教育好兒女呢?教育子女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要德教為先,以身作則。在中國古代的《禮記》上,把教這個字解釋為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有兩個,一個呢就是使人們善良的方面,不斷地增長,而使人們的過失加以挽救。那么育字呢,在《說文解字》上,把育字解釋為養子使作善也。也就是說僅僅是把兒子養大,并不是教育,必須讓他有正確的人生觀念,順著善良的方面去發展,這才是教育。

那么教育有一個次序,這個次序也是不能夠顛倒的。教育的正確次序就是在《三字經》上所說的,首孝悌,次見聞。也就是說要先培養起一個孩子正確的為人處事的原則,然后才讓他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東西。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先學做人,后學做事。為什么要堅持這樣的順序呢?

因為一個人如果對于父母長輩謙恭的態度沒有樹立起來,就學習了很多知識技能的東西,那么結果他是學得越多越驕傲,學得越多越不把父母和老師放在眼里。有一個小女孩,她學英語學得非常快,有一次她的母親就帶著她來見她的姥姥,見到姥姥之后,她的母親就表揚這個孩子,說我這個孩子非常聰明,學英語學得非常快,背了很多的英語單詞,不信你考考她。結果她的姥姥就問,她說那么這個桌子怎么說,她說叫desk,這個傘怎么說,她說叫umbrellar。

突然之間這個小女孩說,姥姥姥姥,這個書本怎么說來著?這個姥姥從來都沒有學過英語,自然就答不出來。結果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小女孩就當著很多人的面,這樣說她的姥姥,她說姥姥姥姥,你可真是個白癡。那么這樣的事情,其實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都是屢見不鮮了,就不覺得是什么新鮮事。那么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我們把教育的次序給做錯了。如果我們先讓孩子學習了很多知識技能的東西,沒有長養起他謙虛待人的態度,他確實是學得越多越驕傲。而這樣的孩子,實際上是在他的人生中,已經無形地給自己設置了很多的障礙。

有一本著名的成功學著作上,也這樣說到,他說成就、成功、升遷等等原因的85%是因為我們的態度,而僅有15%是來自于我們的專業技術。而這也意味著,我們很多的家長,花費了90%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那15%的成功機會,而只花費了10%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那85%的成功機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大部分的家長,都把這個時間用于培養孩子的知識和技能上,而很少有家長能夠關心到這個孩子的道德品質。 那么在《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上也這樣寫到,他說一個人從眾多的優秀人才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不在于他的專業知識或技術經驗,而在于他是否具有謙虛、毅力、勇于承認過錯等品格。也就是說很多人就是因為自己太優秀而不能夠卓越,他太滿足于自己的成就了,所以對別人都是不可一世,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很難有一種謙虛待人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實際上就影響了他以后的發展。

而品德教育呢,也是有一個先后的次序,那就是要先培養人的孝心,因為百善孝為先。這個孝心一開,百善皆開。很多人提到孝字,覺得這是封建傳統道德,實際上那是因為他沒有理解這個孝字的涵義。我們看這個孝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看到這個字就是告訴我們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的,而不是兩個。如果我們有兩個這個觀念,這個孝已經不存在了,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這上一代與下一代,自始至終者都是一體的。所以中國人、在海外的華人,都保持著祭祀祖先的傳統,很多外國人看了就不明白,就問說幾百年幾千年的祖先,你見都沒有見過,為什么還要想著去祭祀他們呢?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道理,這句話出自《論語》。

它告訴我們如果謹慎地辦理喪事,追奠亡故的先人,那么民風就自然地歸于淳厚了。那么這又是什么道理呢?這個道理我們很多中國人也不明白了,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想一想一個人連他的祖先都能夠念念不忘的話,他這個情存得多么深厚,他連祖先都能夠想著去祭拜,那么對于他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顧的道理呢?他不可能一面去祭拜祖先,一邊又打爹罵娘,不對父母有生活上的照顧,這是不可理解的。所以說這個祭祀也是培養起一種知恩報恩,飲水思源的意識,讓人呢從中感恩這個祖先的恩德。

孝很重要,那么是由誰來教導的呢?孝親與尊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所以中國文化的傳承,主要是由孝道和師道得以維系的。孝是由老師來教導的,在中國古禮上,對于老師就非常地尊敬。比如說這個孩子,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就是行成人禮,從此以后,他的同輩就會送給他一個字,不再稱他的名,這是表示他已是成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那么他在朝廷里作官,連皇帝也要稱他的字,表示對他的尊重。只有兩個人可以一生稱他的名,一個就是他的父母,另外一個就是他的老師,這就表明老師的恩德與父母的恩德是相等的。

 那么在葬禮之中也有一個規定,說這個父母去世要守喪三年,要穿孝服。老師去世也要守心喪三年,雖然不用穿孝服,但是要從內心感念老師的恩德,要守心喪三年。那么這個皇帝,他一般都是要面南背北,在接見群臣的時候,他都是面南背北來接見群臣的。只有在他接見老師的時候,他不能夠以君臣之禮接見,而必須是以主賓之禮接見,也就是一個站在東面,一個站在西面。這也表明了即使是皇帝也要率先垂范,尊師重道。所以我們看中國古人把老師的恩德,看得和父母的恩德是一樣的,為什么呢?因為老師教給你孝敬父母,所以這個關系就非常明白了,這個父母在家里教孩子要尊敬老師,當他上學的時候,老師在學校教他要孝敬父母,這樣親師之間緊密地配合,就很容易把這個孩子給教導好了。

那么老師要教導這個孩子孝敬父母,這個內容也非常深廣,不僅僅要養父母之身,而且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當時孔子在世的時候,有的人就認為只要贍養父母就是盡到了孝道。針對這樣的說法,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也就是說現在的所謂孝子,認為能夠贍養父母,就已經盡了孝道,但是對于養狗養馬而言,也同樣是養。如果我們僅僅是贍養,而不尊敬父母的話,那么養父母怎么可以和養狗養馬區別開來呢?所以他說我們贍養父母,最重要的是從內心里表達出對父母的感恩和尊敬之情。

要有養父母之心,那就應該做到不要讓父母經常為我們操心,如果一個人經常讓父母為我們操心,就是不孝了。比如說我們在學校里,當學生的時候,如果功課不好,這個父母會為我們操心,就是不孝啊;和同學不能相處,對老師不能恭敬,也會讓父母操心,這也是不孝啊;當我們走進了工作崗位,我們的工作不盡職,和長官不能配合和同事不能合作,也會讓父母擔心,這還是不孝。所以孔子說什么是孝子呢?真正的孝子,就是做到了父母唯其疾之憂。也就是你的父母,僅僅為你的疾病而擔憂,完全不必為你任何其他事情而擔憂了,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孝子。

所以我們從這里看到一個人如果有了孝的品質,他其實就是一個完美的人了,因此才會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門,以及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因為孝培養起我們的一個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不是一種功利為取舍的道德原則。而這個孝心一開,確實是百善皆開。

有一個孩子去上書法班,他的這個老師發現在這個班上,學得最好的書法,這個寫得最好的孩子,并不是那些家里非常有錢的這個孩子,而是那些什么樣的人呢,就是他的父母非常地辛苦,但是每一次都陪他來學習。有一次這個小女孩的父親又送她來學書法,結果他確實工作了一天,非常辛苦,那么就靠在椅子上不由自主地睡著了。他的這個老師也非常敏感,抓住了這個教育的機會點,就對這個女孩說,他說你看看你的父親,他每天工作那么樣的辛苦,結果他還每一次都陪你來練習書法,他多么不容易呀!聽了這樣的話,這個女孩子,她的眼淚就撲簌簌的流了下來,所以她以后學書法從來不需要老師來督促,她練得非常認真,所以她寫的是全班最好的。

那我們再看一看,我們每一年高考,那些高考狀元是哪些人呢?絕對不是那些家里有錢的孩子,而是那些家庭條件非常地艱難,他們能夠看到父母的付出,他們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辛勞,所以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成績來回報父母,能夠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正是有這種心,促使了他們能夠非常刻苦地去學習,所以我們說孝心一開,百善皆開。我們不要拿一些物質的獎勵去刺激孩子,說你這一次考試如果考得好,我就帶你去旅游;下一次他考得好,我就給你買一個數碼相機;那么到大學了,你如果考得好,我給你買一個手提電腦。那么如果你總是這樣去刺激孩子的話,在孩子的心目中,那一個手提電腦,那一個數碼相機,還有那一次去旅游都會比你的父母更為重要,比你父母的恩情更為重要。那么久而久之,他也會養成一種功利的這種原則來和你相處。

如果一個人沒有孝心,確實培養不出這種恩義、情義和道義的處事原則。這也正如有一篇文章叫《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在這篇文章中,他這樣寫到,他說“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柜,經常沾滿了灰塵;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咸太難吃;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經常忘記關瓦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天天洗澡;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清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在吃飯的時候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咽神經老化的現象;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如果有這么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就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并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會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當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臟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并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當他們不再愛洗澡的時候,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凈。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也請替他們準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從我們出生開始,喂奶換尿布,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們生活的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關心的行動永遠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為人子女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這個文章就提醒我們,當我們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忙忙碌碌的時候,父母親已經變得蒼老了,需要有人關心和照料了,但是我們卻沒有能夠給他們適時的關心和照顧。那么從這個孝心出發確實能夠提起一個人的感恩之心,提起一個人知恩報恩,飲水思源的意識。

教育的方式,要達到良好的有效的教育,那就必須做到身教勝于言教。現在我們很多的家長,都抱怨說這個孩子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氣很嚴重,經常會自私自利,不為別人著想。那我們想一想,這些現象是結果,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我們不妨回想一下,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團聚,吃團圓飯,在這個桌子上有這個孩子,有孩子的父母也有孩子的祖父母。那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們為人父母的人,夾起了第一個筷子,這個菜把它放在了誰的碗里呢?諸位朋友,都放在了誰的碗里呀?很多的人可能都不加思索,毫不猶豫地夾起菜來就往這個孩子的碗里放,那么他的爺爺奶奶看到了,也會夾起菜往這個孩子的碗里放,結果這個孩子的碗里放滿了菜,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想吃,這些人都逼著我吃飯,所以他經常會厭食。那么從這一個小小的動作中,我們來觀察,這一家誰是核心呢?就是這個孩子是核心。

所以我們說沒有人天生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是我們大人把他慣成了小公主、小皇帝。既然是小皇帝,中國有名話說伴君如伴虎,小皇帝的脾氣啊自然不是很好。如果有十件事,九件事你都給他做好,只有一件事不能滿足他,他就會怎么樣呢?他就會跟你不依不饒,和你吵吵鬧鬧。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能夠有孝心,能夠關愛父母,那么我們在下一次吃飯的時候,應該夾起菜來放在父母的碗里;或者我們打開冰箱,拿出水果飲料,然后先要問父母要不要,然后才去問孩子要不要,這樣才會自然地學會一種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這種觀念。

所以這個教在《說文解字》上,就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上面,這個上就是家長、老師、還有領導,上面怎么做的,下面跟著怎么效仿,就是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中國古人說這個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這個兒女其實用不著你去給他管很多,自己做好了,能夠言傳身教,他自然就跟你學會了,應該怎樣地去孝敬父母。所以如果你自己沒有做好,你就會說我這個孩子怎么說也說不聽,這句話就很有味道了。因為什么呢?你都是在說他,你都沒有做給他去看,所以中國古人說:言教者訟,身教者從。你用語言去教導他,他會反問你,你都沒有做好有什么資格說我呢?如果你用身教把他正確地做出來,他就會馬上得跟著你去效仿了。

因此我們說要教育好孩子,做父母的必須能夠言傳身教。像周代的時候,周文王的母親,她就做到了這一點。為什么她能夠把文王培養成一位圣人呢?就是因為她自己是一位圣人。她在懷文王的時候,就做到了目不識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也就是她在懷孕的時候,不好看的顏色她不去看,淫詞歌舞都不去觀聽,口里說的都是溫和的話,更沒有那些粗魯罵人的話。因為她自己是一位圣人,所以她生出的孩子,這個文王也是一位圣人。

所以我們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好的、善的、圣賢的人,我們自己做父母的必須要給他做好。所以女人的價值在哪里?就是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圣賢人,這才體現了一個女人真正的價值。我們想一想,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孔子、培養成范仲淹,那我們的社會將受到多大的利益,比你自己在外面工作賺幾個錢搞一番事業,不知道要強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把自己的孩子教導好。所以中國古人也提醒我們說閨閫乃圣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

那因為時間關系,我們不能夠把這一部分過多地展開,那我們今天就把全部的講座講完了,謝謝大家的收看!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